近一段时间,各地文旅部门抓住春天的契机,纷纷做起花的生意,赏花经济成为各地促消费的重要推动力。上海樱花节近日在顾村公园举办,开幕后的首个双休日两天入园总人次达到20万,客流量约为前年同期的8倍。无锡鼋头渚、拈花湾等赏樱地今年已接待游园人数累计超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实现旅游总收入超40亿元。南京熙南里街区3月以来迎客约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商户营收约600万元,同比增长100%。
赏花经济活力满满。需要正视的是,赏花经济是依赖自然花期的,而花期有时限,因此赏花经济很容易形成走马观花的短期效应。为了激活春季旅游消费,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提高赏花经济的含金量,各地相关部门需要进行通盘考量,周密部署。
首先,从赏花本身发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托现有的赏花条件,加入更多的赏花元素,通过不同花卉的最佳赏花时间延长花期,让游人感受多重的赏花体验。比如,江西婺源篁岭的春天,不同时间有不同的赏花品类。2月看梅花,3月赏油菜花、玉兰、海棠……四五月观樱花、杜鹃花,赏花期从2月中旬持续到5月初。赏花期的延长,极大地拓展了赏花经济向上发展的空间。
另外,也可尝试把赏花和消费场景从线下向线上延伸,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引入汉服国潮达人、视频主播等进行直播互动,为无法来到现场的游客提供“云赏花”机会。
第二,延长赏花产业链。利用当地山水田园风光等资源,将赏花景区与农耕体验、研学旅行、山地户外等业态相结合,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这样,让赏花地成为目的地,把流量变成“留量”,让一日游成为几日游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休闲康养,无疑可以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比如,“2023湖南油菜花节”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活动:非遗民俗艺术展、农耕文化展、春耕体验、农特产品展销、花海农家美食等,满足游客的吃、住、游、购、娱需求,赋能了全域旅游,打造出文旅消费新场景。
第三,拓宽产业形态。通过深挖鲜花背后的故事,融入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实现赏花产品从颜值到内涵的转变。加大力度研发赏花相关文创产品,除了常见的樱花雪糕、网红冰激凌等创意食品,也可利用鲜花作为食材,生产花蜜、花茶、鲜花食品等;在水果产区,可发展果汁、饮料等相关产业;提炼植物精油、天然香精香料等;甚至可以开发鲜花元素的珠宝首饰、服装定制等高端商品。
总之,赏花经济要颜值更要产值。不断丰富赏花经济的内涵,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以此形成集种养、生活体验、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蓬勃的动力。(郑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