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关注>

明确三阶段目标 提出33条具体举措

多措并举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4-01-16 14:33:40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961 分享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分为十章共33条,聚焦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重大政策,提出细化举措,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1.jpg

图为江苏省宿迁市三台山森林公园衲田花海,由花卉组成的”美丽中国”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与蜿蜒曲折的空中栈道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生态画卷。(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拐点还未到,真正推动量变到质变,需要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意见将2027年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的新时间锚点,明确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一批实践样板。

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目标也更加细化: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不仅如此,意见还勾勒出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的面貌: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意见明确了多项定量目标要求。

专家表示,意见是一份我国未来5至2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路线图,其中明确了不同节点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打、监测督察机制怎么护卫目标实现、示范区域怎么建设等关键问题。

意见提出,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全国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6%,水土保持率提高至75%,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等。

专家表示,设立美丽中国建设的定量目标有助于建立系统的管理和执行机制,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监管提供明确标准和依据,推动各方责任的落实,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事实上,此次意见与2023年12月公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互为补充,明确了我国到2035年的阶段性空气质量改善量化目标。

业内人士表示,结合意见和行动计划,我国2025、2027和203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全国PM2.5年均浓度目标均已明确,即分别为30微克/每立方米、28微克/每立方米、25微克/每立方米。这三个目标都是在现行国家标准(35微克/每立方米)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提出激励性政策举措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意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一揽子激励性政策举措,调动各方面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改革创新方面,意见提出,推行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与排放水平绩效分级,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等。

在市场机制方面,意见指出,要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在公众参与方面,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园区、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绿色、清洁、零碳引领行动;在科技支撑方面,创新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等。

为确保责任落实,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年度工作情况,书面送生态环境部,由其汇总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专家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必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加以保护,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决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依琰)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