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2元面包店、10元快餐店为代表的平价商品和服务逐渐走红,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的扩散放大效应,一些主打“超值”的平价小店生意火爆。有业内专家表示,这些平价小店填补了市场空白,回应了大众消费的需求,但如何在价廉的同时保证物美,考验着商家的能力。
平价小店的走红,为平价消费逐渐火热提供了生动的注脚——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换言之,平价店之所以受追捧,最直观的原因是高性价比。2元面包、10元快餐、10元理发,与动辄几十元到上百元的食品、服务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些平价店里,眼花缭乱的营销噱头、增值服务大多不存在,更多的是直接切中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实践表明,商家不能只盯着中高端市场,只有契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才有更大的市场。近年来,国内消费升级势头强劲,但一些商家的“升级”跑偏了方向,更注重外在包装、概念新潮而忽视商品和服务本身,结果是价格上去了,但销售未必跟上。眼下,从零售到餐饮,平价消费赛道日渐受到市场关注和青睐,尤其在下沉市场,平价商品和服务在供给侧持续发力,有效撬动了市场需求,以平价餐饮、平价家居等为代表的县城、小镇“新业态”层出不穷。
然而,对商家而言,保持低价、平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因素都可能对价格造成影响,考验着商家的综合应对能力。由于平价商品的客单价本来就比较低,未来竞争大概率还是会围绕着优势点位的占取展开。谁能率先占据市场的核心优势点位,谁就能建立更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谁能提升消费者的复购率,谁就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对消费者来说,其对平价商品和服务的长期接受度也需打个问号。比如,如果商品价格太低,人们会担心商品的品质。更主要的是,低价可以吸引消费者,但不能因为低价而忽视了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特别是在食品和餐饮领域,保障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可谓“兹事体大”,不能有任何麻痹侥幸。
总而言之,平价小店逐渐走红,商品的质量和服务也要跟上。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因势利导、有所作为,既要加强监管,确保商品和服务不“掉链子”,也要正视平价小店的“不易”,在政策方面予以一定的鼓励和帮扶,从而让其由“走红”走向“长红”,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新的更多的利好。(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