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唤醒“沉睡”的专利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2023-10-12 09:21:11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037 分享

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会议强调,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这一行动方案旨在以专利产业化为目标,加强知识产权对于产业和经济创新发展的支撑。我国是专利大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68.3万件,同比增长20.4%。不过,专利只有转化运用,让创新性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才能实现创新价值。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2022年为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今年5月,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8年的1.77万亿元提高到4.78万亿元,增长了170%。其中,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贡献了全国93.7%的技术输出和82.8%的技术吸纳。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大量专利在“沉睡”,专利转化特别是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升。有数据显示,我国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这背后有部分专利与市场脱节、产业化价值不高的原因,也有专利转化运用渠道不畅等机制体制障碍。

为此,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推进专利技术供需对接,完善专利转化的政策和服务。2021年6月施行的专利法创设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2022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方案,全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同时,相关部门推动按产业领域加强专利导航,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和专利分析,为专利成果的落地与运用精准指路。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有的放矢,成效明显,但仍有潜力可挖。

上述行动方案正是为此而来。根据会议部署,要从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更加注重从现实需求中凝练科研问题并进行攻关,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政策,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这些既填补了制度空白,更牵住了专利转化运用的“牛鼻子”。从政策推动角度,未来将突出转化导向,引导高校院所树立专利不转化就是最大损失的理念,去倒逼整个专利管理的优化和提升。加强总体谋划,让知识产权工作融入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企业经营和高校院所管理的全过程,让更多的创新性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实现创新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张国栋)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