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电子商务,原创>

从“买买买”到“转转转” 二手市场“双11”未完待续

2022-11-19 15:57:22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844 分享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涂瀚文)“双11”直播间护肤品小样、色号不合适的粉底、囤多了的猫粮、换下来的旧手机、冲动消费的潮玩、孩子不喜欢的早教书……当“买买买”的热情退潮,二手市场暖意渐浓,迎来新一波闲置产品“入驻”高峰。多家二手交易平台近日发布的“双11”数据显示,“低碳”“可持续”“不浪费”成为年轻消费群体的关键词。

闲置物品“闲不住”了

“今年‘双11’被小样‘包围’了,买眼霜、面霜、精华、保湿水都捆了一堆小样,留着是鸡肋,为了买得划算,一件件地查市场价,费了好大劲儿才出完。”在收到“双11”的包裹后,90后“拼单女孩”小鹿辗转于同城群、社交媒体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想方设法转手自己用不上的直播间“超值赠品”。

“东西质量没问题,但我还是习惯用正装。以前也囤过一些小样打算出差时用,结果都放过期了,白白浪费了两三百元。”回想起清理过期化妆品的心痛,小鹿这次决定“不囤了”,以防新到手的小样再次沦为被遗忘的闲置。

用不上的东西及时转手,已经是“小鹿们”的默契。

有人卖闲置产品也要“货比三家”,闲鱼、转转、拍拍都是95后消费者菀菀常用的二手交易平台,在生活中精打细算的她“想让每一分钱都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在她看来,不再需要的物品也是一笔财富,只不过“变现需要耐心和精力”。

几天前,菀菀卖掉了公司年会上发的奖品家用暖风机、近期淘汰的旧洗衣机和健身器材,又添置了几样厨具和日常用品,过了一个“收支平衡”的“双11”。

“暖风机连外包装都没拆,标价七折,在闲鱼上挂了一个多月,‘双11’对标旗舰店大促价格降了100元,还加了点儿小赠品,总算顺利‘回血’。洗衣机和椭圆机用了四五年,卖不出价了,寄给买家也麻烦,所以选择一键上门回收,虽然有点小亏,但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菀菀表示。

变现是闲置卖家的常用方式,不过,“卖多少并不重要”。在外企工作的90后小芹不爱跟买家打交道,“宁可以白菜价卖给平台,或者找渠道捐掉,也懒得应付那些问个不停、讨价还价的人”。

小芹每个月的大扫除都要“断舍离”一番,遇上购物节大促也不例外。“且买且卖”的她并不关心物品的价格,她处理闲置物品的理由是“留着占地方,丢了又浪费”——不再合身的旧衣服、不会重读的书、失去兴趣的盲盒、买回来“吃灰”的瑜伽用品……这些原价从二三十到几百元的物品在她眼里都是“堆在家里的负担”。

“在欧洲留学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把不要了的东西放在家门口,欢迎过路人按需自取。我捡了一套故事书,看完以后放到了附近的‘漂流书架’上,不知道又被谁‘拿’走了。”小芹很怀念这种“省心”的处理方式,她曾经在二手平台上发过几次“付邮送”,可是“意外收到了差评,感觉很不舒服”。

无论是费尽心思的“拼单”“回血”,还是不考虑价格的“断舍离”,结局都是闲置物品的有效流转。比起热衷于囤积的上一辈人来说,这届年轻人手里的闲置物品似乎越来越“活跃”了。

年轻人想做物品的“租客”

“消费观念变了,孩子们没经历过买不到东西的日子,对他们来说,买和卖都是家常便饭。”去年退休的华女士偶尔会帮儿子、儿媳收拾屋子,让她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小两口习惯了“把明明还用得上的东西便宜卖掉”。

华女士口中“用得上的东西”,指的是穿旧了的衣服、款式过时的皮包、多余的小家电和旧手机。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的她总是觉得“东西没坏就应该留着,说不定哪天又需要了”。因此,对时下年轻人流行的折价处理闲置物品的做法,她认为“明摆着是亏本买卖”。

然而,当60后遇上90后,华女士多年的囤积习惯输给了儿子的“给生活做减法”。

“旧衣服、球鞋不穿了就卖掉,留着也是’压箱底‘,没什么必要。”“积分换的烤箱、电热水壶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还占地方,不如折现。”“房子太小了,哪怕‘打骨折’卖二手,也好过把家里塞得满满当当的。”“过季款包包降价转手,就当自己付了一笔租金。”……在某社交平台上,众多年轻人热火朝天地聊着”卖二手“的经历。

当下,为曾经拥有的旧物付一笔租金,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共识。

90后小满是二手书交易平台多抓鱼的“重度用户”,她从三年前开始用多抓鱼卖书、买书,有时候还会把买来的书看完后再卖回去,“就像在手机里装了一家租书店”。打开小程序,漫画书《回答不了》同时出现在她的账号“我买的”“我卖的”两栏记录里,这本花十几元购买的二手书,平台收购价打了对折。

“好书就像‘回到大海里的鱼’,等待被另一个‘渔人’捞起来,我觉得他们的宣传语很浪漫”,小满对买卖二手书的差价能够接受,“养鱼也得花钱嘛!”

毕业后没多久,她卖掉了自己写论文时的半箱参考资料,收入不到100元。“身价最高的是德国表现主义诗集《人类的曙光》,这本书卖了16.2元,其他的都只有两三元钱,很快就有人买了,证明这些书仍然被人需要。”

在小满这样的年轻人眼中,只有”被需要“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也正因如此,他们不再执着于拥有,而是欣然接受为“这段时间用得上”付费。如果意识到自己不再需要某样东西,他们会选择让闲置物品流转起来,流到需要的人手中再次发挥作用。

“物尽其用”的可持续生活态度

《闲鱼减碳报告》显示,今年“双11”期间,超过4000万件物品在闲鱼平台上线。其中,不少用户选择了免费送出闲置的家具、厨具、健身装备、宠物用品、阳台绿植、考试资料,超30万件“免费好物”折射出年轻人“为地球做一件小事”的环保态度。

“回收一台旧家电的减碳量,相当于自驾游一圈青海湖”“你知道吗,送出闲置电磁炉的减碳量相当于少吃80顿外卖”“‘双11’期间共回收了超过250吨旧衣物,减碳量相当于少用450吨洗衣粉”……北京绿交所提供的计算方式戳中了年轻人的心,“虚无缥缈”的减碳量忽然间“接地气”了起来。

“我送掉了一箱猫玩具,家里的‘猫主子’喜新厌旧,放着也是浪费,正好有个经常救助流浪猫狗的小姐姐联系我,让我第一次在‘双11’为环境做了件好事。”家有爱宠的薇薇给暹罗猫“小仙女”买了不少猫咪球、逗猫棒、发声玩具,但这些猫玩具的归宿大多是角落里的纸箱。不久前,在朋友圈看到的减碳提议让她萌生了新的想法,“应当为‘提前退休’的玩具找到继续发光发热的地方”。

大学生安琪也是今年“双11”减碳人群中的一员,她卖掉了本想留作纪念的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还在校内论坛送出了自己不再感兴趣的奶油胶、火漆蜡等手工用品。“既是让钱包‘回血’,也是给地球‘减负’。听说一部手机的循环再利用,可以减少接近30公斤的碳排放量,虽然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我相信,每公斤都是有意义的。”

转转集团发布的二手“双11”数据显示,在11月10日晚8时至11月11日24时的28小时内,平台B2C业务的手机和3C商品总销售额增速同比超过50%,电子产品二手交易明显升温,为碳减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消费者的环境责任感正在增强,但比起直接为‘绿色溢价’买单来,现阶段大众更容易接受经济实惠的减碳方式——让闲置物品再流通,而二手交易平台让这件事情变得愈发简单、高效,可以创造交易双方与环境的‘三赢’。”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