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原创>

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 完善工作机制和治理举措

十二部门联合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

2023-02-01 09:15:17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456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李远方)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社区(村)的综合管理功能,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纳入社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减少违规培训发生。

2.jpg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各地不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图为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女足社团的孩子们在课后时间练习足球基本功。(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建立防范治理长效机制

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地方“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培训花样翻新、不断变种,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盲区死角,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双减”工作成效。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表示,必须把隐形变异培训问题整治作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的重要方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治理举措,推动治理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坚持依法治理、疏堵结合,加大违规培训查处力度,有效防范重点机构和个人违规,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疏导减少学生校外培训需求,做到标本兼治、预防为先。”《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聚焦重点地区、关键时段、突出问题,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发现工作机制,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不断巩固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确保“双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意见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着力破解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的预防难、发现难、查处难等问题,消除治理盲区,强化治理弱项,提升治理效能。坚持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健全部门和地区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有关部门和地区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做好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

到2023年6月,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基本建立,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态势得到较好控制。到2024年6月,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长效机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态势持续向好,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辽宁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刘丹表示,当前,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已经成为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果,推进“双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的重中之重、关键一环,事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着力破解“预防难”问题

意见强调,充分发挥社区(村)的综合管理功能,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纳入社区街道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减少违规培训发生。构建街道(乡镇)、社区(村)动态排查机制,建立包保责任制,防止隐匿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违规培训。

强化房屋产权人、受委托管理单位的管理责任,明确不得将房屋租借给无资质机构或个人开展校外培训,并依托楼长开展网格巡查,防范在商务楼宇和出租房屋发生违规培训。加强对招聘网站、家教网等的监管,禁止发布“一对一”“众筹私教”“家庭教师”等校外培训招聘需求信息。严格执行校外培训广告管控有关要求,禁止发布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的校外培训广告。

强化对重点机构和人员的防范,各地要综合研判分析本地区可能开展违规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类型,建立防范违规的重点机构和个人清单。对转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加强跟进指导,鼓励给予政策支持,帮助机构实现转型发展。紧盯托管服务、违规组织竞赛、中高考志愿填报咨询等相关机构,加大招生入学等重要节点的提醒提示和检查巡查。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教育引导中小学在职教师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范从教行为,自觉拒绝有偿补课和参与违规培训。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裁减人员的就业帮扶,依托行业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加强岗位筹集,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

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种地下或变形的学科类培训之所以吃香,主要是因为其超纲超前培训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即时满足感,但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精力负担,也破坏了学校教学秩序,还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昌乾认为,做好“双减”的下半篇文章,从政策共识度来看,一方面是相关部门不能“失声”,要传递“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信心决心,避免治理反复。

意见提出,加强联合取证查处,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校外培训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职责,将隐形变异培训查处摆在校外培训执法工作突出位置。依法严处违规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学科类隐形变异问题清单,适时部署专项整治,及时通报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警提示、投诉接收、跟踪办理、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强化全流程闭环管理。对违法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和个人,按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原则,依法依规给予严肃处罚。

同时,强化违规行为通报曝光。各地要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定期通报发布典型案例。要紧盯隐形变异重点问题,抓住关键节点,对违规培训至少每季度公开曝光一次,不断加强警示震慑。探索推进“互联网+执法”模式,利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提升违规培训查处的执法水平。将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实施信用惩戒。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薛二勇表示,意见的出台对破解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预防、发现和查处中的难题,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防止违规校外培训旧态重演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有力提升“双减”政策治理整体效果。

■目标

●到2023年6月,各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问题预防机制、发现机制、查处机制基本建立,部门和地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得以完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态势得到较好控制。

●到2024年6月,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长效机制得到健全,治理工作态势持续向好,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得以基本解决,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