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82万人

教育部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2-11-18 13:23:28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360 分享

“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披露了2023届毕业生相关数据。会议还对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GetAttachment.jpg

《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拓宽基层就业空间,深入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鼓励扩大地方基层项目规模。(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拓宽就业市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知明确,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适时牵头成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班,从组织保障、考核机制上压实了高校、地方教育部门的促进就业的责任。

在社会化、市场化就业维度上,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且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也要积极参与。通知指出,教育部鼓励高校与对接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集中走访。在符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各高校要举办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确保校园招聘活动有序开展。同时,高校要创造条件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支持院系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

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不得设置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歧视性条款和限制性条件。高校要配合有关部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于存在就业歧视、招聘欺诈、“培训贷”等问题的用人单位,纳入招聘“黑名单”并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目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歧视现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表示,“比如性别歧视、院校歧视,这些都是阻碍大学生求职的因素,这次的提法也是为了更加公平地促进平等就业。”

在拓宽就业市场上,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多举措、多类别拓展就业基地。持续深入组织实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依托“云就业平台”等跨平台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经常性的招聘活动,实施立体化就业市场格局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区域、行业及平台的就业基地体系等。

优化就业服务

不仅高校开展就业活动,教育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并优化升级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根据教育部要求,各省级大学生就业网站、高校就业网站,要在2022年12月底前与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不仅如此,为促进2023届毕业生求职应聘,教育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大会”“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全国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平台。各高校也要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供需对接,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通知明确,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予以支持。要求各地各高校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为毕业生从事新形态就业提供支持,推动灵活就业规范化发展。

在政策性岗位方面,通知提出,各单位要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尽早安排高校升学考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考及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挖掘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组织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配合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要通过新就业形态更好地推进充分就业,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千方百计扩宽就业渠道、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扶,抓实抓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工作大局稳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完善联动机制

专家表示,高校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服务工作也值得关注。

通知要求,简化求职就业手续相关事宜。包括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以及2023年起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等。

专家认为,取消就业报到证,更强调一种高质量就业导向。此前需要报到证的情况下,存在有些学校为了达到就业率指标,致使一些学生随便找一家公司入职的情况;取消就业报到证之后,更能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方面,教育部及各地各高校将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健全“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做好不断线服务。

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也将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教育部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专业设置和评估、招生计划安排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红黄牌提示制度。

专家表示,要通过新就业形态,将创业打造成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不仅仅指狭义的创办企业、开创事业,更深远意义上是一种价值创造,能够为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注入新动力与活力,是发展新就业形态的内在要求。(依琰)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