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嗨特购、好特卖买低至1折的大牌护肤品;在美团买菜App的“临期特惠”买1.5元一瓶的进口苏打汽水;从“惜食魔法袋”预订熟食盲盒和面包盲盒,晚间自提,价格只有正价的一半……不知不觉中,临期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临期食品,即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通常情况下,商家对临期食品往往采取打折销售或“买一送一”等方式进行促销处理。这种方式对买卖双方都有好处——对于商家来说,虽打折销售,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损失和浪费;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买到既便宜还相对于安全的临期食品也是十分合算的。
之前,提到购买临期食品,往往会让人联想到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做法,但现在年轻人却成了“主力军”。这一消费现象,既是消费理念的进化,更是消费理性的回归。购买临期商品的消费者并不仅仅是为了省钱,也是在购买生活的惊喜,在践行反对食物浪费、让生态更美好的愿景。实际上,临期食品销售对加速循环、避免浪费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得实惠、经销商赚利润、商家清库存,实现多赢,是值得鼓励的新业态。
临期食品需要科学标准、规范管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改善用户体验。食品可以临期,管理不能过期;价格可以打折,安全不能打折。消费者挑选临期食品也应有“门道”,消费者在关注保质期之外,还需关注食品的储存条件要求。任何一个产品的保质期,都有一定的储藏条件要求。其实,技术进步对消费者放心购买临期食品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惜食魔法袋”可以基于地理位置提前预约当日食物盲盒,美团买菜App在商品页标明到期日,方便消费者参考。
临期食品成“热门商品”,反映了我国消费环境日益完善,社会诚信大幅进步。消费者相信商品质量能够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相信商家不敢触碰监管“红线”,才会下单购买。因此,商家处理临期食品必须确保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商场可以对临期食品进行促销处理,必须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同时要向消费者做醒目提示。一般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到期前15天内需要公示;保质期两年以上的,最后30天是临界期;而保质期仅为一个月的产品,最后三天内则需要明示“本产品即将到期,特价处理”等字样。
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经常性地对商家促销临期食品行为进行督查,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重拳出击,守好临期食品安全底线,有效维护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