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东莞推出20条措施 探索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路径

2023-03-17 16:03:16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664 分享

中国商报广东报道(记者 李和英)3月16日,东莞市召开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专题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出中小学科学教育20条措施。根据要求,2023年全市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市镇校三级科学教育活动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中小学科学教育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能力全面增强。

实施方案明确,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着力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努力寻找新的突破,走出一条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路径。

20条措施包括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展“科普430”课后服务、举办“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举办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建立科普副校长制度、推进科学探究实验室全覆盖、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

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方面,东莞将推进中小学校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全力夯实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基础。科学探究实验室建设已列入今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市教育局制定了建设标准,推出标准版、适配版、高配版,让镇街(园区)、学校根据实际选择建设标准。2023年,全市公办中小学校至少建设或完善1间探究实验室;2025年,实现全市公民办中小学校探究实验室全覆盖,让每所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根据实施方案,科普课程也要纳入430课后服务,探索建设全市中小学科普课程资源清单,遴选一批规范、成熟的科普课程,推荐给学校选用。加强科普教育课程研发指导,开发特色多样的科普校本课程,建设一批“科普430”课后服务示范校。学校加强学生科技社团和科普类兴趣小组建设,联合科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社会资源,丰富“科普430”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组建“科普讲师团”,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兴趣,开设创客机器人、趣味软件编程、人工智能、创新发明家、自然科学实验等课程,为科普教育提供菜单式服务,将“430”课后服务打造成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另外,举办每月一主题的科学探秘活动,邀请专业科技工作者指导,研发中小学生科学探秘活动课程,围绕主题开展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带领中小学生揭开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神秘面纱。活动致力于全市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不同镇街、不同学校的孩子,平等享受一样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

为了让更多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东莞将积极开展贯通培养,纵向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学段贯通、课程贯通、资源贯通,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实施联合培养,横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社区家庭,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孵化培养,依托青少年宫阵地,建立少年科学院,早发现早培养“小小科学家”。开展特训培养,对接实施“科创英才计划”,举办“科创英才”特训营,探索“大学先修”科创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搭建成才的平台。

同时,东莞还将打造科学教育课堂新样态,促进探究式、项目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五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科学类国家课程、全员入门级科学教育课程、选修中级科学教育课程、特长生高级课程、拔尖人才课程。完善科学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纳入评价内容,探索实施中小学生校内外科学教育学分制。建设高素质科学教育队伍,2023年实现全市公办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全覆盖。健全市镇校三级科学教育教研体系,每年立项科学教育专项课题不少于50项,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技能大赛、“教师与科学家师徒结对”活动。推进数字化科学教育资源建设,每年建设数字科学教育资源不少于1000个。

此外,实施方案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督导激励三个方面的措施,切实保障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推进。

责任编辑:白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