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户外运动的快乐,正在成为人们向往和喜爱的生活方式。前不久,8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超过4亿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户外运动是依托自然环境、以体验或探索为主要目的的各类体育活动,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载体,也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可供人们选择的户外运动场景多种多样,人们可以在空中玩滑翔,在水中玩冲浪,在山林间玩徒步……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不断融合,户外运动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向水陆空全域拓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体育运动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此背景下出台部署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规划可谓正当其时。应当看到,随着我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户外运动的经济基础。而今规划的发布和实施,以及各地相关配套政策的持续完善,将为户外运动企业创造更加有益的发展空间。相关企业要抓住机遇,顺时应势,不断提升高品质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推动消费升级和消费市场的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户外运动也不宜一哄而上、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做到有取有舍,兼顾特色和专业。首先,户外运动和自然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不尽相同,因此各地政府、企业既要深入调研各地的地域特点、历史特色、人文特色,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推动文化体旅融合发展,也要深入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重点项目突出、比较优势显著、区域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其次,户外运动是专业性很强的门类,因此要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户外装备生产企业要深耕市场,不断提升产品的设计、质量以及体验,丰富产品品类和功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要结合当地具备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不断提升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进一步开辟户外消费新模式和新场景,引更多群体加入进来,为户外运动产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但不能忽视的是,户外运动有风险。发展户外运动,除了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要压实主体责任,未雨绸缪、采取措施,筑牢“防火墙”,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设施牢靠、运动安全,各个参与者也应敬畏自热,强化安全意识,做到既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过于任性。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户外运动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