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2月1日,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数已突破200万。从参保形式来看,“家庭参保”是主流,有51.07%的投保人选择为家人投保。从参保人健康状况来看,特定既往症人群占比11.37%,非特定既往症人群占比88.63%,健康人群未雨绸缪意识凸显。
“惠民保”是由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保险公司商业运作、与基本医保衔接的地方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作为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执行的策略是保本微利,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保费最终要转化为赔付金,支付给被保险人。
从百万医疗险到“惠民保”,健康险产品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我国各地探索试行的“惠民保”经历三年多高速发展,如今已在全国铺开。根据湖南大学保险精算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日前编制的《“惠民保”产品研究蓝皮书(2022)》,截至今年9月,“惠民保”已经覆盖28个省份,在线产品达133款。“惠民保”凭借“低门槛、低保费、政府指导、平台运营”等特点快速发展,在回应群众诉求的同时,也成为了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要撬动“惠民保”保障人民健康的杠杆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也是全面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应深入参与“惠民保”产品,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扩大普惠型健康保障产品供给,加强监管,推动提高普惠型健康保险保障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各保险公司要优化制度设计,健全完善“惠民保”产品精算定价、设置合理赔付率、优化保障范围、完善健康管理服务等制度标准,规范产品和服务,加强产品的保额、免赔额、等待期、赔付比例等重要内容宣传,让参保群众充分了解“惠民保”,强化“惠民保”信息披露,以增强群众对惠民保的监督与认可,促进“惠民保”健康可持续发展。
要让“惠民保”为群众撑起“健康伞”。作为城市定制型产品,各地的“惠民保”应结合当地医保情况、地区特点等研究制定特色保障方案,提升普惠型健康保险产品与服务,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唯有恪守“惠民”原则,不断完善发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更好守护人民健康,“惠民保”才能健康成长。(潘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