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促进就业 公共服务还需不断加码

特约评论员 冯海宁

2020-07-09 10:27:00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827 分享

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京8条),从支持灵活就业、推动创新创业、开展精准帮扶等八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为加强企业与毕业生的有效对接,北京还积极搭建平台,开发了“京尤码”。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从国家到地方都在不断出台新举措。就近期而言,人社部、国家卫健委部署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中组部等七部委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科技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广东省教育厅推出六大措施保障毕业生顺畅就业,以及甘肃省出台《甘肃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等。

在此次北京推出的多项新措施中,“京尤码”是个亮点,其将个人求职、招聘活动、档案服务、政策服务、就业创业指导、申领补贴、职业测评等多个关联事项和服务内容“打包”,毕业生凭码可享受求职招聘、档案查询等线上全链条服务。从服务功能来说,毕业生可集成性地享受多种打包服务,通过这个码能了解企业的社保缴纳、经营状况等内容。对用人单位来说,通过这个码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关键身份信息等。

一个“码”,可以服务供需两端。显然,“京尤码”是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双方见面难这三“难”量身定制的一种技术性的线上公共服务,是精准破解三“难”的有效办法。

其实,无论是推出“京尤码”还是“京8条”,说明只要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可以不断加码,能有效解决很多现实难题。公共服务可探索的空间是无止境的,互联网发展更为这种探索提供多种支持和可能。

不过,“京尤码”要想发挥出理想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把每名高校毕业生的相关信息“一码打尽”,在覆盖应届毕业生的基础上,还应向往届毕业生不断延伸;另一方面,应该把各类企事业单位“一码打尽”,让毕业生应聘时能了解更多用人单位的信息,这样的效果或更好。(特约评论员 冯海宁)

责任编辑:王蕾瑛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