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就业难遇到招聘难 双难怪圈亟待破解

2023-01-12 09:02:17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087 分享

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再次被称为“最难毕业季”。由于疫情原因,部分用人单位缩减招聘计划,加剧“就业难”。与此同时,不少企业面临“招聘难”,这种“双难怪圈”需要引起重视。

造成“双难怪圈”的主要原因是,招聘与就业存在错位,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当部分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从个人到家庭,从高校到国家,不免存在压力。当然,一些毕业生观念已转向慢就业,“有的学生宁愿等一等也暂时不就业”——这样的学生则没有压力。不过,这类学生毕竟占少数。

而部分企业“拿着钱招不到合适的人”,不仅影响企业正常发展计划,而且对地方就业、税收、经济增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可见招聘和就业的“双难怪圈”造成了多输局面。各地人社等部门对此想出多种办法予以破解,如南京浦口区为毕业生提供面试、租房、购房等补贴,并以“直播带岗”促进就业。

显然,“就业难”与“招聘难”并存,不只存在于某个城市,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有些地方表现为科技型企业“招聘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制造型企业“招聘技工难”与普通农民工“就业难”。所以,应当对不同情况的“双难怪圈”采取相应对策,且要有长、短期良策。

针对科技型企业招聘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难怪圈”,从短期来说,南京市浦口区的做法无疑是良策,通过提供多种补贴,可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填补本地企业招聘缺口,是跨区域调剂、配置人才的一种成功经验。这种做法,既能助力本地企业招聘人才实现快速发展,也利于集聚所需人才打造城市产业优势。

但短期措施只能暂时缓解“招聘难”的现状,很难从根本上去改变,那么“招聘难”就有可能变成“连续剧”年年上演,从企业到城市都将为此疲劳奔波。所以,还应该与相关高校密切合作,就“人才定制”开展合作,让高校针对企业所需精准调整专业方向和招生计划,实现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

各地高校在调整专业方向、安排招生计划时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以国家和省市产业规划为导向,让自己培养的人才恰恰是社会所需、企业所需,这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希望高校、人社部门、用人单位等,就如何破解招聘和就业“双难怪圈”,能好好坐在一起深入探讨务实之策。

至于制造型企业招聘与普通农民工就业“双难怪圈”,则应该通过培养技术工人来破解,因为这类企业需要的是成熟的技工,而部分农民工则不具备相应技能,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针对就业市场多种类型的“双难怪圈”,应当根据需求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即用”避免浪费。另外,高校毕业生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防止在就业问题上“瞎折腾”。(冯海宁)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