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年来,我国继续上调基本养老金惠及约2亿人,前11月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一项项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要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国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尤其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切实保障民生,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做好民生工作,是稳人心、稳大局的重要基础,也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并就就业、物价、医疗、生育等政策作出详细部署。放眼2023年,一幅民生工作路线图已然绘就。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兜牢民生底线,就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例如,在医疗领域,城乡、区域之间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距离群众期盼有较大差距;在“一老一小”问题上,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不少人面临不敢生、不想生困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支持养老服务,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加多元供给,正是为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保民生就是保稳定,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越是面临困难和压力,越要更好发挥改善民生促和谐、促发展的作用。例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促进就业往往能实现“就业一人、致富一家”。明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必须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让更多人凭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财富。再如,房地产是民生关注的重点,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从就业到收入,从住房到教育,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发挥稳住消费、稳住预期、稳住供给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根基。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稳产保供做好协调,为万家灯火做好保障,为安居乐业夯实根基,各地区各部门做出的所有努力,都要聚力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都要服务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在新的一年里,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老百姓的日子必将越过越红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必将越来越坚定。(郑岩)
(原标题:让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