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织密监管网,严防金融养老变诈骗坑老

2022-02-24 09:20:31人民网-观点频道 收藏0 评论0 字数1,250 分享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涉老金融备受关注。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

每一位老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可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安度晚年。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设置金融陷阱,“养老骗局”花样百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通过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向老年人收取高额会员费;号称投资“养老项目”,实则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宣称“以房养老”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忽悠”老年人购买十多份保险,远超出其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养老领域的金融风险极具迷惑性,一旦爆发更具危害性。金融风险和健康风险是老年群体面临的两大主要风险,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风险抵御能力较低,以理财诈骗、养老骗局等为代表的金融陷阱,随时可能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置于危机之中。

各类“养老骗局”之所以发生,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养老需要不匹配、有落差,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近年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都越来越重视养老金融服务,相继推出一些养老金融产品。不过,依然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涉老金融潜力巨大,大有可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占全国人口的14.2%。数以亿计的老年人口,意味着相关服务需求的巨大发展潜力,而无论是养老事业发展,还是百姓享受养老服务,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规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之本。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防患于未然尤为重要。加强涉老金融风险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细则,创新监管方式,更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加强涉老金融风险预警;同时建立协同管理机制,明确各环节主体责任,形成监管合力。要强监管、重执法,监管部门“亮出牙齿”,织密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防范网,严防金融养老变诈骗坑老。

堵“偏门”的同时,更需开“正门”。应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端,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比如《规划》中提到,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比如,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再如,研究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等等。要厚植养老金融土壤,健全养老理财市场,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金融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应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让3亿人能够“老有所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刘赫)

(原标题:人民财评:织密监管网,严防金融养老变诈骗坑老)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