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受到关注。但相关调查显示,食品营养标签存在看不懂、标识不醒目等问题。近日,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体系制度构建”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十余位来自公共卫生界、法律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专家在会上呼吁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制度的落地,进一步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众所周知,盐、糖、脂肪等成分的过量摄入是引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的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表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3亿人,每年医疗费用达318.9亿元,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群因病致死、致残的首因,但目前我国“三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并不理想。
而且,部分消费者虽然有一定的食品风险规避意识,但却难以从食品的包装上得到明确的警示或提示信息。据了解,目前,有关盐、脂肪、糖等成分含量的信息大都出现在营养成分表中,且只有各成分含多少克(毫克)或占比达到多少的信息,普通消费者通常无从准确判断某种食品的脂肪、盐等含量算高还是算低。另外,有些食品的营养成分信息字体较小,甚至字体与包装颜色接近,有些食品的营养成分信息位于不易查看的偏僻位置,或者位于标签的反面,需要从瓶体的另一侧查看……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营养成分信息的醒目性和提示性。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包装信息提示或警示功能。相关专家提出的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信息的倡议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食品包装正面(在主视野中),以图形、文字等形式,简单、直观地呈现食品的盐、糖和脂肪等营养素含量或营养质量信息,并对含量较高的营养成分作出重点标注,向消费者做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提示或建议,让消费者可以选择更健康的食品,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呵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确立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信息体系,这在国际上已经得到推广。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使用政府支持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建立预包装食品正面标识体系也逐步得到国内消费者的支持。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96.83%的参与者支持在预包装食品领域推广国家统一认证的、更简单、清晰、醒目的食品标签,有助于给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选择权打上“补丁”。(李英锋 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