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疏通发展堵点难点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吴学安

2020-06-30 10:05:4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85 分享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增添活力。会议指出,要把保市场主体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保就业、保基本民生。在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纾困的同时,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挖掘优化营商环境潜力,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保市场主体,就是要尽快疏通企业发展在当前环境下遇到的“堵点”和“难点”,帮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面临许多痛点、难点、堵点。一方面,由于产业链供应链受到一定影响,企业的生产性需求不足现象比较突出,居民流动性降低也使得消费性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对外贸环境产生一定冲击,对海外市场需求构成了较大压力。这就要求,保市场主体应该从内外同时发力,确保国内国际供应链尽早畅通,恢复市场主体活力。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比重大,带动就业人口数以亿计,但抗风险能力偏弱。这就意味着,保市场主体必须抓住保中小企业这个牛鼻子,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在“六保”当中,保市场主体就像是“压舱石”,市场主体能够稳住,居民就业、基本民生等也就有了保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才会有实施基础。

此外,从经济长期发展角度看,稳增长的关键仍在于更加有效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为了帮助市场主体纾难解困、渡过难关,从中央到地方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涉及财税、金融、社保、外贸等多个方面。

更大力度扶持政策已在酝酿。相关部门近期接连释放明确信号,落实“保市场主体”的要求,下一步将在继续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等方面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与此同时,相关有力举措快落实、细落实、落到底,为经济平稳发展贡献力量。

毋庸置疑,放活经济组织形式是保市场主体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等流动群体及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意义重大。保市场主体,有关方面不只要发力“纾困”,更要适当“留白”,给企业、个体提供更多空间,放活经济的组织形式,实际上是鼓励通过市场自发的力量缓解疫情对企业经营、就业和经济的冲击。

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增长的源头。因此,保市场主体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是一脉相承的治本之策。当然,广大市场主体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市场变化,练好内功,增强抵抗风浪的本领,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吴学安)

责任编辑:王蕾瑛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