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原创>

新春走基层丨记者手记:致敬基层“送奶人”

2023-01-08 15:31:22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551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文/图)“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京”……三年来,回家过春节已成为众多在外游子的心愿。2023年1月10日,“送奶人”魏丽丽将踏上归途,和家人团聚。回家亲手给孩子做顿饭是魏丽丽此刻最期待的事儿。

魏丽丽与家人一别三年,始终默默坚守在自己最平凡的岗位上。两年前,中国商报记者结识了魏丽丽和其爱人崔艳锋,在了解到二人近几年漂泊经历的同时,也感受到夫妻俩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并对和他们一样春节留守的基层“送奶人”感到钦佩。

关键词:回家

春节,是家人亲友欢聚一堂、共享幸福团圆的美好时刻。回家成为众多游子春节最大的心愿,魏丽丽也不例外。

魏丽丽有两个孩子,都在山西老家由老人照顾。大女儿20岁出头,小女儿才四五岁。在小女儿刚满六个月时,魏丽丽夫妻俩就出门打工了,之后仅回过一两次家,再一别就是三年。

说到对家乡的印象,魏丽丽想到的是“饺子、刀削面和家门口的柿子树”。据她回忆,往年在家过年时,除夕之夜,她都会和父母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晚,其乐融融的。今年过年,魏丽丽最想做的就是亲手给孩子做顿饭,再帮父母做些家务活儿,闲暇时再带孩子去山西临汾的景区转转。

在采访中,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魏丽丽对父母充满了感激和歉意。“通过视频,我明显感觉这几年父母苍老了,尤其是平时很少出现在镜头里的公公,前几天突然出现在镜头里,感觉一下子老了许多。”

这次回家,魏丽丽准备拍一张全家福带回北京。她依稀记得,上一次拍全家福还是2017年,当时她的小女儿还没有出生。

关键词:口罩

111.jpg

魏丽丽日常送奶。

夫妻俩三年没回家也是在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春节期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口罩挡住了他们的脸庞,却挡不住他们内心深处的温暖。

中国商报记者依然记得在2021年春节的前几天,和魏丽丽夫妻俩初相识的场景,二人乐观、坚定,春节假期一天也没有休息。虽然三年没回家了,但夫妻二人仍心怀感恩,既感激公司领导对他们的关怀,也感激客户对他们工作的理解和包容。

据魏丽丽介绍,前两年过节,自己所在的三元公司送来了粮油等作为过节礼物。2022年,公司还按月给他们发放口罩、手套、消毒液等抗疫物资。“我们都没有自己花钱买过口罩。”

尽管只是一名基层“送奶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但魏丽丽十分理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始终践行着“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

疫情切断了她和家人的相聚,但切断不了她感恩、包容的心。

关键词:奶瓶子

222.jpg

魏丽丽一直守护着的“奶瓶子”。

三年来,魏丽丽夫妻二人夜以继日,努力守护着北京市民的“奶瓶子”。

平日里,魏丽丽夫妻俩每天送奶700—800瓶,高峰时每天的送奶量能达到1000瓶左右。2022年,北京丰台区部分小区偶尔出现封控,但二人的送奶量却没有减少,而这也使他们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据魏丽丽回忆,她起初做这份工作是因为恰巧看到了之前奶站负责人转让奶站的通知。彼时,因为对北京的路况不熟悉,夫妻二人总是在胡同里绕好久才能成功送一瓶奶。“当时我最害怕的就是接到客户电话催我们早些到。手机一响我就特别紧张,我们也不想迟到,但熟悉一份工作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所负责的片区很多住户都要求凌晨六点能喝到鲜奶,于是魏丽丽总是很早起床,提前把奶送到,生怕耽误了住户们准点上学、按时上班。也正是夫妻俩的兢兢业业,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对于这次将回家20余天,客户都表示理解,也提前缴了奶费。

在夫妻二人全力守护首都市民“奶瓶子”的同时,其大女儿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魏丽丽说:“我很支持女儿的工作,不求她有多大本事,只希望她不怕吃苦,能为社会多做点事儿”。

333.jpg

记者和魏丽丽夫妇合影。

春节将至,团圆就是幸福的含义。两位普普通通的“送奶人”让记者深刻感受到了坚守背后的温暖与真情!

责任编辑:胡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