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你不知道的冬奥事:苏格兰“专供”冰壶

2022-01-27 10:24:57新华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721 分享

  新华社伦敦1月26日电 你不知道的冬奥事:苏格兰“专供”冰壶

  新华社记者张薇

  2021年年底,96个精心挑选的冰壶运抵中国,等待在北京冬奥会上为参与较量的运动员服务。和以往多届冬奥会一样,这些冰壶都出自一家英国苏格兰的百年老店——凯斯冰壶厂。

  从1924年首届冬奥会时冰壶亮相,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起保持正式比赛“编制”,凯斯冰壶厂的冰壶几乎不曾缺席。这一经过两个家族几代传承的百年老厂之所以地位稳固,除了专注的匠人精神,更离不开他们对艾尔莎·克雷格岛上岩石的独家开采权。

  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市中心一路向南,在车程大约1个半小时的海边公路驻足。天气晴好之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接近半圆形坡顶的小岛——艾尔莎·克雷格岛。那里不仅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而且是目前奥运冰壶的原材料唯一产地。

  在这个据说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上,两种花岗岩被凯斯冰壶厂独家开采,在制作冰壶的过程中完美结合。其中一种最为珍贵的被称为蓝色磨石,被用于冰壶底部,它的性状接近水晶,十分坚硬且防水,在和潮湿冰面反复摩擦的过程中能长久保持原形。另一种被叫做普通绿石,用于打造冰壶的主体,别看名字“普通”,但却异常抗撞击,很难破裂。

  近500年前,苏格兰人民为了在天寒地冻时找乐子,发明了冰壶运动,当然最初的石头都很随意,冰壶刷也就是纯粹的扫把。随着项目的流行和比赛的愈发严肃,项目开始出现统一的规则,冰壶也受到标准的约束。而经过上百年时间的检验,艾尔莎·克雷格岛上的岩石被认为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是制作冰壶的完美材料。

  满头银发的凯斯冰壶厂老板吉米·威利在自家工厂窄小的办公室内讲起了历史。虽然年事已高,但他时不时还来工厂看看,“从家骑车两分钟就到了”。

  工厂创始人安德鲁·凯斯是名石匠,他的父亲和兄弟也都是干同一门手艺。一百六七十年前,他们开始专注于冰壶的制作,但安德鲁30多岁就不幸去世,他的妻子为了保住冰壶厂,找来吉米·威利的爷爷帮忙。

  于是,一个职业理想本是当律师的年轻人开始专注于打理冰壶厂,后来甚至自己画图设计了加工冰壶的机器。威利不仅保存着图纸原稿,而且留着那台有接近100年历史的机器,想着有一天为它建个博物馆。

  威利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参与工厂工作,而那正好是冰壶生产的黄金岁月。由于冰壶运动在加拿大大规模兴起,冰壶市场供不应求。威利老爷子估计,加拿大那一时期得修建了上千个冰壶馆,凯斯工厂则雇佣了多达25人,一年生产接近4000个冰壶。“即便这样,很多订单还是要等上两三年才能收货。”

  然而,爆棚发展10多年后,加拿大冰壶馆的饱和让凯斯工厂随之陷入低谷。“很不幸,我们的冰壶太经久耐用了。”威利笑着说,“就算经常使用,也能用上五六年。而久用之后出现磨损或瑕疵,我们也可以让它们回厂翻新。”

  生意最不景气时,凯斯工厂一度只有3个工人,但威利说他从没有想过放弃。就这样,坚持到世界冰壶联合会开始大力推广项目,坚持到冰壶自1998年起成为冬奥会固定的正式比赛项目,凯斯工厂又迎来了新生。

  在不大的车间里,凯斯工厂的经理吉姆·英格利什告诉记者,车间里的机器都已经用了50多年,从切割原石到打磨、粘合、手工抛光等,一个冰壶的生产大约要经历20道工序。“现在我们的年产量大约为2000个,平均每生产一个冰壶需要五到六个小时。当然,为了与时俱进,我们也在构想设计和使用新的机器。”

  英格利什表示,多年来凯斯冰壶的生产工艺和品质没有太大改变,但会根据项目发展、技术更新以及冰面差异等需求,在设计上做出微调。“比如我们为北京冬奥会专门推出了这款名为‘2030’的冰壶,它的底部和之前款相比要厚一点,侧面的曲面要更深一点。”

  为了北京冬奥会,凯斯工厂生产了190多个冰壶,然后精选出96个送上赛场。英格利什表示,除了冰壶有讲究,冰壶比赛对冰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受聘于凯斯工厂多年的制冰师马克·卡伦10多天前已飞赴北京开始工作。

  威利表示,他肯定会关注冬奥会的冰壶比赛,而且希望英国队夺金。当然,他更希望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冰壶比赛经过这一“橱窗展示”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让专用艾尔莎·克雷格小岛花岗岩打造的冰壶走向更多国家(地区)。

责任编辑:秦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