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实践表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
正因为如此,国家层面多次明确,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
可以说,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以来,不少地方掀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热潮,上述五个城市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既给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也将为其他更多的城市提供示范和引领。
需要指出的是,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虽然利好俱在,也是大势所趋,但也需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既要避免一哄而起,也要防止同质化。已经有一些城市注意到这一点。如北京推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十大专项行动”,就注重突出北京特色,全力将北京培育建设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全球旅游目的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教育、医疗、会展系列“城市名片”。这样的行动计划不仅很接地气,而且也做到了因地制宜,无疑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其他一些城市在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进程中,也应该找准自身定位和主攻方向,避免同质化。
培育建设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不容易,首先要求基础条件要好、消费潜力够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在此基础上,按照顶层设计指引,并结合实际,方可有所作为,真正成为立足国内、辐射周边、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选择上述五地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表明我国统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也为五地先行先试提供难得的机遇,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提质扩容等方面。因此,上述五地应加强组织领导,高标准编制落地实施方案,持续完善政策措施,确保培育建设落地见效。
今天的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不断激活这个“世界市场”的活力潜力,既给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机遇、新蓝海。(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