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特供酒”重出江湖亟待监管跟进

2020-08-28 10:04:21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825 分享

据报道,近期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而此类酒品卖家大多数采取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的方法。卖家这种操作旨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

早在七年前,有关部门曾对部分商品滥用“特供”“专供”标识进行清理整顿,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现如今,“特供酒”又死灰复燃,通过网络交易等更为隐蔽的方式重出江湖。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防止“专特供”商品跟风再现。

笔者发现,如今,有些写上“专特供酒”的“高端名酒”价格高达十几万元一瓶,但真假难辨,这背后还衍生了制售假“专特供酒”产业链,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买这些“专特供”名酒很多是用于送礼,商家正是瞅准了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销售“专特供酒”生意的火爆,背后可能涉及利益输送和公权力“变现”等问题,这一点尤其值得警惕。

此外,高价“专特供”名酒重出江湖还与当前全国上下倡导厉行节约的大背景相悖,让人产生对奢侈之风借机卷土重来的担忧。一旦高价“特供酒”冠冕堂皇摆上餐桌,奢靡、铺张的畸形消费观念就会影响社会的消费心理,将对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产生一定的负面冲击。

笔者还认为,“专特供”名酒借助网络卷土重来,也凸显出监管的盲点。目前网售“特供”产品涉及商品包装、标签内容及广告宣传“三大问题”,部分商家在网络平台销售法规政策禁止售卖的物品且涉嫌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性整治特别是对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自身责任。一方面,无良商家打着“专特供”幌子销售假酒的,涉嫌虚假宣传、涉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另一方面,“专特供酒”商家多为打着“拍卖”幌子搞直售,这种做法存在逃避对酒品质量与消费者权利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对此类现象也要见招拆招。涉嫌违法的不法商家,也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网络平台也应采取更积极的技术手段,对违规交易实施监管,真正尽到合理审核义务。(特约评论员 吴学安)

责任编辑:王蕾瑛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