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扩大最终消费利当前惠长远

2020-08-17 08:53:35北京日报 收藏0 评论0 字数2,294 分享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克服疫情影响,扩大最终消费,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

扩大最终消费利当前惠长远

扩大国内消费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利当前,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下降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11.4%,扩大最终消费对于克服疫情影响,恢复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惠长远。中国进入了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提升的阶段,2019年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最终消费率)为55.4%,是2005年以来最高的;2001年之前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一直比较稳定,之后就呈下降趋势,从62.2%降到2010年的49.3%,然后开始逐年递增,到2019年增长到55.4%。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从2007年最高时候的8.7%下降到2019年的1.5%,这说明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内需,且内需中越来越依靠最终消费。

这种趋势与近年来中外经济比重以及中外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消涨关系也很密切:2005年到2019年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从4.81%逐年增加到16.34%,而发达经济体比重在下降,美国从27.57%降到24.41%;欧盟从30.39%降到17.76%;日本从10.01%降到5.79%。同期,人均GDP方面,中国年均增长率为5.73%,美国为1.85%,日本为0.865%,欧盟为1.4%,世界平均为1.385%。只要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越来越依靠内需、内需中最终消费占比提高就应该是长期趋势。但同时,虽然最终消费率在去年达到了最高,但在全球排名倒数第十,低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经济体,说明未来还有相当大的持续增长空间,最终消费增速会超过GDP增速。另一方面,扩大国内消费也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总之,扩大最终消费利当前惠长远。

扩大最终消费需要放松约束

扩大消费需要放松对消费的各种约束。首先是收入约束。要提高可支配收入,在当前情况下需要落实相关补贴,也要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已不再是劳动力丰裕型经济体,所以应深入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人们获得比作为“普通劳动力”更高的“企业家才能”的回报;另外,要保证人力资本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应当完善科技人才市场和企业家市场。

需要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以形成一个对社会来讲最优的边际消费倾向;要落实对于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人们的真实购买力,又可以促进供给方更多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偏好。

需要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地放开市场主体竞争,这有利于降低价格,也有利于让企业竞相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要更好落实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口博览会相关工作,也应该支持和鼓励跨境电商进口,让原本“海外购”中的“中国制造”产品回流到国内销售,也可通过进口品竞争更好激励国内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需要放松对消费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发展网络购物空间和新型购物业态,鼓励基于网络和数字空间的新型创意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发展夜间经济;落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更好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做好灵活精细疫情防控,在此基础上,逐步恢复诸如餐饮、旅游、休闲、会展等基于“地理空间集聚”的经济活动。

扩大最终消费应该重视服务消费

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66%,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是美国的95%以上,所以未来中国消费升级会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领域。服务消费将是今后中国最终消费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一部分,扩大最终消费应顺应这一趋势。

一是要转变观念,承认服务消费的有效需求性质。尤其是承认“乐消费”的价值。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消费需求重点将从“产品可获得性”向“品牌、多样性、精神愉悦、自我实现”过渡。此时供给侧的产出增量很大部分与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无形服务”有关,容易造成无实际价值的认知;可是这些服务能提供给人健康愉悦的精神感受,消费者也愿意为之付款,应承认其为有效需求。

二是重视和发展网络空间的服务业和服务消费。网络大大降低了服务供给和消费的成本,网络空间也因此成为服务市场的最重要增量;加上疫情期间“网络空间集聚”又部分取代“地理空间集聚”,更为网络空间的服务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发展网络空间的服务业(如网络医疗、网络教育、网络文化),既顺应趋势,又符合当下需要。甚至,我们还有可能利用中国庞大的网民规模和上网时间,支撑中国网络空间的服务业形成国际竞争力,这方面的案例已经出现,比如钉钉在国内疫情期间为全国各类学校提供远程教学平台服务,后来日本疫情开始出现并宣布学校停课时,钉钉就立刻开始为日本中小学远程教学提供服务。

三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发挥优势条件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国内生产性服务质量。中国目前有优势吸收全球优质资源来培育适合中国市场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因为中国不仅有全球第二的经济总量,更有超过41万亿元人民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会很快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样的优势有利于吸引全球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建设、分销以及客户服务等倾向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这些领域的优势资源也会向中国国内市场集中,形成中国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并最终推动形成国际竞争力。要充分实现这一优势,就需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应落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拓展开放领域。

原标题:扩大最终消费利当前惠长远)

责任编辑:钟鸣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