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河南遂平县阳丰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打造一众特色产业园

记者 刘建

2021-06-07 13:44:55中国商报 收藏0 评论0 字数1,973 分享

中国商报河南报道(记者 刘建)“春赏花、夏观叶、秋摘果、冬品鲜”......这是近年来,河南省遂平县阳丰镇践行的以多彩花木种植为主、蔬菜瓜果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模样,也是阳丰镇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出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模样

6月6日下午,“百年伟业路,出彩河南行”2021主流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走进遂平县阳丰镇。阳丰镇全镇总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3万的小镇,曾先后获得国家重点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文明村镇、河南省森林特色小镇等荣誉,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又实现了顺利脱贫。阳丰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10家、龙头企业4个。

河南1.jpg

图为彩色苗圃基地

近年来,阳丰镇的朱屯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于2020年实现全村119户414人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朱屯村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今的朱屯村依托区位、交通和土壤优势,以土地流转为平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加工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了名品花木有限公司、绿春源蔬菜、绿峰种植合作社、驰源生态种植合作社、富翔瓜果种植合作社等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友霓手袋厂、志强旅行箱包等加工企业,建立了彩叶苗木、蔬菜2个供给基地和葡萄、樱桃、晚秋黄梨、水蜜桃、冬桃、草莓等6个采摘园地,初步形成了以彩叶为主导、各种特色农产品和加工业并存的产业发展局面。依托主导产业彩叶苗木,着力规划打造以观光旅游、文化娱乐、彩数认领、休闲养生、植物养心、国学教育、食宿木屋、亲子采摘等为主要内容的七彩梦幻植物园。其中,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加大特色产业--彩叶苗木种植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实现贫困村和贫困家庭脱贫。该公司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带公司,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模式,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3126个农户发展苗木15000多亩,户均增收5万多元;安排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了,幸福指数自然就升高了。

河南2.jpg

彩色苗木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了村民致富

据了解,河南名品彩叶苗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经营、科研、园林绿化为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公司,2015年7月成功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成为中国彩叶苗木第一股,2017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对于科研创新特别重视,把每年销售收入的5%作为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还组建了河南省彩叶苗木工程研究中心。

“我觉得这个企业很有“匠人精神”,20年深耕发展,一直在不断的研发新产品,不忘初心的精神实在可敬。而且在他们公司的带领下又带动了众多农户发展苗木,给百姓也带来了一条创富之路,非常不容易,这也是一份大爱和使命。”香港卫视河南新闻中心记者王瑞琦说。

葡萄、香椿屡获全国大奖 依托主导产业打造旅游休闲观光特色产业园

采访团的另一个地点选在了阳丰镇刘楼村,刘楼村原属省定贫困村,于2018年实现贫困村退出,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动态清零。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刘楼村委实行产业兴村,加大经济发展推动力。原先的刘楼村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油菜为主,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了以葡萄、香椿、草莓种植和蛋鸡养殖为主的农业产业。杰美葡萄庄园、鸿壹香椿园已经初步打造成了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葡萄、香椿远近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入园游玩采购。目前,刘楼村葡萄种植500余亩、香椿种植200余亩、草莓种植50余亩,特色种植规模正在持续扩大。其中,杰美庄园的阳光玫瑰、金手指等优质葡萄连年获评全国金奖。鸿壹香椿苑的香椿于2019年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河南3.jpg

图为村民修剪葡萄以保证品质

记者走进了河南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的葡萄温棚,一串串绿色的葡萄悬挂于棚中,长势喜人。据悉,该公司现拥有葡萄种植示范及果树苗木繁育基地500余亩,建造完成葡萄温棚12座、葡萄避雨棚344座、恒温库一座,并配套建成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系列设施,完成了葡萄长廊及办公和生活用房等配套实施建设,是目前豫南地区规模较大的葡萄产业化基地。

“我们每亩可以达到产值2万斤,但是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只会把产量控制在2000斤。”河南杰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

作为一家以种植高科技葡萄为主,集葡萄种植、加工、培育、技术推广、休闲体验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专业化农业公司。该公司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又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3000亩优质农作物,带动了500多户农户,同时又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工作问题,为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