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安徽合肥精心打造卫生健康民生工程

2020-10-21 13:30:51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878 分享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安徽报道(记者 刘群)10月20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召开“决胜小康看合肥——2020年民生工程建设成就巡礼”第五场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合肥市大力实施卫生健康民生工程,稳步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持续增强民生福祉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合肥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各类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社区管理成效显著。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2015年的40元提高至2020年的74元,按照“倾斜基层、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原则,不增加新的服务类别,免费为居民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免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随访和用药指导服务等。 

合肥民生.png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项目,建立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新模式

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通过充实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家庭医生激励机制、调整医保政策等措施,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政策支持。设置了30个有偿签约个性化服务包,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安排100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新改扩建工作,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34个,建立家庭医生工作室98个(累计面积4006.4平方米),配备家庭医生出诊装备1236套,优化了基层诊疗服务环境。2020年,全市共组建3316个家庭医生小组,签约244.57万人,签约率达31.4%;重点人群签约140.89万人,签约率达60.29%,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签约标准。

实施智医助理项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018年,合肥市庐阳区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智医助理项目5个试点县区之一,并于当年完成建设验收;2019年,合肥市四县一市(肥东、肥西、长丰、庐江和巢湖)全部列入试点范围;2020年,合肥市将其他三个城区(瑶海、蜀区、包河)全部纳入建设。通过近两年来“智医助理”项目的建设实施,基层电子病历书写得到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生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常态化使用“辅助诊断系统”的医务人员累计2469人,活跃用户1541人,使用“慢病管理系统”的机构数已达1264个。

实施职业病防治项目,守护职工身心健康

加强职业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全市现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7家,职业病诊断机构3家。对接触苯、粉尘、铅等28种重点职业病实施监测。2020年重点职业病监测20879人(任务数11000人),完成率190%。开展以“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同行专题”“职业健康保护•合肥在行动”等为主题的专题宣讲活动。开展微型企业民生工程职业健康培训,进一步提升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

实施妇幼健康水平提升项目,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十三五”以来,合肥市积极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为孕期妇女提供健康、安全、优质、有效的产前筛查服务,稳步提高产前筛查率,加快推进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网络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合肥市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合肥市通过创建规范化门诊,实现预防接种信息化,加强接种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预防接种可及性,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开展预防接种,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项目,优化托育服务

积极推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全力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制订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托育服务机构共265家,完成卫生健康部门备案46家,其他正在积极完成相关备案手续。

实施健康脱贫工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构建了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体系,提高贫困人口综合保障水平;优化医疗服务,开通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系统,开辟就医绿色通道,设置健康病房,实施大病专项救治;加强疾病防控,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筑牢健康管理防护网;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到2019年底,全市全面消除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实现贫困人口小病不出村;贫困人口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代缴,保证贫困人口100%参保,生病就医支出有了保障,大病得到及时救治,慢病得到有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应签尽签”;因病致贫、返贫户得到稳定脱贫,无脱贫后再因病返贫现象发生。(沈铁军供图)

责任编辑:钟鸣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