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记者手记: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带头人”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的基层带头人。正是因为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扎根在乡村中,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才让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的基层带头人。正是因为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扎根在乡村中,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才让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在自动驾驶技术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与坚守,让无人出行更加安心。从每车配备一名安全员,到全车无安全员,自动驾驶技术已初步实现“无人化”。
虽然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但中国商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通过提档升级改造后的贵阳青岩古镇、天河潭等景区依然热闹非凡,随处可见手握可口美食,漫步在石板路上寻访古城点滴记忆的游客。
2023年1月11日上午9时,彝海镇镇党委副书记阮雪姣与彝海村副主任毛金全(彝族名邱莫木萨)带领中国商报记者一行走进了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一组邱母阿嘎莫家院子。
2月1日下午,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奥林花园社区,伴着喜庆而富有动感的音乐,一场精彩纷呈的“元宵喜乐会 欢聚共此时”主题活动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前来参加。
有着“煤铁之乡”之称的山西晋城,将铁玩出了新花样。生铁融化、木板击打,“打铁花”的壮美堪比烟花,独特的打铁花表演也让这座城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年味儿。
“今年黄瓜的价格好,从十几天前开始,我每天能卖出几百斤黄瓜。”2023年1月23日下午,在河南省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村民梅兴旺在蔬菜大棚里一边忙碌一边告诉记者。
从北京冬奥会到2023年央视春晚,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用天籁童声让大众为之震撼。两次在亿万观众前亮相,孩子们是什么感受,北京之行他们有什么收获?
1月26日,大年初五,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内游人如织。“春节期间免税店折扣力度大,商品品类也很丰富,买后还能选择通过邮寄送到家,这种购物体验非常好。”来自安徽的游客汪先生说。
中国商报记者远赴湖南湘西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坪坝镇溪口村,与这里的村民共度新春佳节,聆听他们对新年的期盼,共话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热点,目睹疫后苗乡新年文旅第一波高峰盛况。
高跷、秧歌、二人台、晋剧、爬山调……春节期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年味满满,热闹非凡。文旅活动、主题街区进一步增添了老街的年轻化、潮流化气息。
中国商报记者奔赴长沙市望城区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项目工地,聚焦群众身边变化,见证经济建设成就,感受强劲的发展脉搏,努力描绘希望之城的美丽新画卷。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健康意识也有了显著提升,乐刻健身旗下的健身教练娄钰洋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相约一起“出汗”已经成为不少人春节活动的必选项。
过年期间,走亲访友时,除了吃吃喝喝外,以家庭为单位的短途游玩也非常火爆,有旅游资源的乡村正尝试打造各种文化活动。
为了改善民生、优化服务,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东屯村引资建成了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首家乡村大食堂以及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既丰富百姓的餐桌,又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
买年画、吹糖人、听相声、倒茶汤……1月26日晚,中国商报记者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津城市民一道,赏景逛街,感受不一样的“津味儿”春节。
大年三十深夜,山东省邹平市西言礼村的延浩药店已经关门,但门前的灯依然亮着。在马莎和家人的印象中,总有村民在这天晚上敲窗户买药,无论多晚,他们都会为村民拿药。
每当新春佳节千家万户幸福团圆之时,每当你品味满桌佳肴之时,每当你享受天伦之乐时,有谁能想到有一群踩着冰雪,顶着风霜,日夜巡逻在油区的民警,他们奔波在野外,守卫着油田的生产安全。
兔年春节,海南各大免税店一派热闹景象。1月24日,大年初三,中免海口国际免税城热闹非凡,在这里举行的“舞狮迎春”活动中,时而嬉戏,时而打闹,时而与围观群众互动,舞狮表演活灵活现。
兔年春节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小长假,返乡、出游人数大幅增加。春节前夕,《中国商报》以“你今年计划在哪儿过年”为主题向微博网友发起投票,有68%的网友表示要回家团圆。
2022年的冬奥热带动3亿人上冰雪,冰雪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随着北京冬奥会后首个冰雪季的到来,“冬奥遗产”继续发挥作用,冰雪消费需求旺盛,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升温。
今年春节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假期,随着各类线下消费场景的加快恢复,此前被压抑已久的家居需求正在逐渐释放。春节期间,外资家居企业的客流量保持高位,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三个抹茶的,两个茉莉花茶的。”在北京前门大街某网红冰淇淋门店,店员嘴里嘟囔着,一边收款,一边递过刚刚做好的冰淇淋。农历大年初一,黄昏时分。这家网红店门口已排起了长队。
春节期间,消费者“穿金戴银”的热情高涨。中国商报记者日前在老北京人的“买金圣地”——菜市口百货商场看到,店内金饰品款式一应俱全,人群蜂拥而至进行选购,收款处排起长队。
今年春节期间,共有7部新片热映。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统计,大年初一当日电影票房突破12亿元,迎来“开门红”。电影市场总体呈现回暖趋势,一扫2022年的阴霾。
到底是回老家还是原地过年?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在异乡工作的人,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都认为无论身处何地,能和亲近的人一同度过一个平安幸福的新年就已足够。
2023年春运大幕已于1月7日拉开,中国商报记者在北京站、北京朝阳站观察到,今年火车站的候车人数较前两年明显增多,铁路旅客在防疫措施上也非常注意。
1月21日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众多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于忙碌中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走亲访友。大年三十,正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的时候,但还有许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医院“365天不打烊”。
1月22日,中国商报记者从百胜中国、海底捞、麦当劳、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了解到,为了做好新春佳节的顾客用餐保障工作,多家餐企春节期间正常营业。
寒冬时节,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灵阳村的香菇产业园广场上一派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几名工人将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
孔大姐是山东省东营市海兴小区绿色小屋回收站的负责人,最近几天她总是忙到天黑才能回家。绿色小区来往的居民多了,孔大姐也成了海兴小区居民们的“老熟人”。
新春将至,鲜花迎春。红色中国风的春节装饰、盛开的各色蝴蝶兰、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进北京花卉交易中心,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从家家户户做枣糕,到形成规模化的枣糕产业,再到让流传千年的枣糕手艺走出村镇、走向全国,蒸蒸日上的枣糕生意为山西省晋城市润城镇铺就了一条“独家”致富路。
夜幕下的望都服务区里,车辆来来往往,多么寒冷的天气也挡不住在外工作、求学的游子回家的脚步。装点行囊,满载喜悦,春节回家的路途一晚都不愿意多等。
2023年的春运来临,晚上近11点钟,多数人已酣然入梦,天津站1号站台却灯火通明,开往深圳的K1619/20次列车正蓄势待发。乘警王富春已经穿戴整齐,进入车厢开始一夜的工作。
祥龙纳福、瑞凤迎春、玉兔献瑞、佳偶天成、四平走马、太平万象、国泰民安、百姓迎盛世……新春佳节将至,沈阳故宫广场被20余组精美的花灯装点一新,红红火火,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春节临近,人们置办年货、走亲访友,城市“烟火气”重燃,各类商圈人气升温。而对于在感染高峰期中成为“顶流”的药店来说,经营也开始重归平静,防疫物资供应正逐渐恢复。
天留村作为陕西省渭南市第一个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庄,近年来积极推行股份制模式,依托村里优质的山泉水资源,带动村民们实现就业和分红,让车轱辘山泉水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水”。
1月22日是大年初一,记者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城计头乡菜峪村街头看到,辛苦了一年的农民朋友齐聚一堂,敲锣打鼓扭秧歌,欢欢喜喜迎新春。
春节将至,黄金饰品迎来销售旺季。1月17日,中国商报记者走访河北省保定市的几家金店发现,黄金消费市场升温明显,选购黄金饰品的消费者接踵而至,一派火热景象。
长期以来,赶大集是农民过年购买年货的主要方式;而如今,网购年货在农村则成为一种新时尚,让农民过年有了“新年味”。潮流,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属,“洋货”也可以出现在乡间的餐桌上。
连日来,中国商报记者在广西南宁走访时发现,各大商超产品丰富、琳琅满目,粮、油、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应有尽有。
1月15日,2023深圳迎春花市正式开市,主会场设在福田区岗厦西片区天元中央大街,并在各区有10个分会场和300余个购花点,花市将一直持续至1月21日,规模比去年更大、更热闹。
这两天路过旅顺口区太阳沟植物园的市民都忍不住好奇往里面瞅瞅,大吊车、装卸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这里将发生什么大事情?记者了解到,这里正是旅顺新春灯会的举办地。
春节临近,人们正忙于准备各种年货。近期,不少潮玩品牌纷纷推出新春主题系列,引发年轻群体的“抢购潮”,俨然成为他们心中的“新年货”。
春节换新是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也是服饰品牌的重要增长点。中国商报记者发现,有不少鞋服商家在春节期间推出联名产品,其中具有生肖和国潮元素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快递服务的正常有序,今年有不少快递公司提前部署,高薪留人。在感谢春节期间在岗坚守员工辛勤付出的同时也让快递员有所回报。
1月14日,重庆市奉节县长江边奉节脐橙销售站异常火爆。来自重庆江北、渝北、梁平,湖北恩施、利川,四川大竹、邻水等地的客商云集奉节,纷纷购买香飘全国的奉节脐橙。
1月14日晚,“南宁之夜”夜游文旅项目盛大开街,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广大市民群众送上“吃中有游、游中有购、购中有娱、娱中有秀”的消费盛宴。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北京多家公园、景区纷纷换上了喜庆的“新装”,推出新春游园会、花灯会、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市民、游客营造欢乐的节日氛围。
新春走基层,中国商报记者将镜头、笔触对准国内的重要交通枢纽,从行色匆匆、流露着笑意的乘客中,捕捉一个个“归家”与“出发”的缩影;从一组组数据中,感受人口流动的神州“脉搏”。
农历新年即将到来,消费市场正在逐渐回暖,为了抓住春节的商机,北京各大商场在春节期间推出各类活动,让消费者实现沉浸式打卡,感受国潮与民俗文化的魅力。
春节临近,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的李村大集又热闹红火了起来,百年李村大集井然有序,节日氛围十足,呈现出一片泰然祥和的景象。赶年集早就成为人们历年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尤其是中老年人。
新年新气象,春节历来是国人的消费高峰期,再加上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优化调整,广西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即将到来的中国传统兔年春节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年经济”逐渐火热起来。
1月11日,2023广东迎春网络年货节暨“云上花市”于广东佛山顺德陈村花卉世界展览中心启动。在会场上,由1138盆年桔树组成16层的年桔塔,高达16.8米,宏伟壮观。
农历新年将至,不少家庭开始提前准备大年三十的年夜饭。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庖厨顶梁柱”,包罗凉菜卤拼到餐后甜点的琳琅预制菜,正在撑起今年春节餐桌半边天。
“快点快点!哥哥咱们再玩一次冰雪转转!”这是1月12日在旅顺塔河湾欢乐海岸冰雪嘉年华主题乐园,8岁男孩王俊楠和家人一起的情景。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要在冰雪旅游中庆祝春节。
“今年的补品礼盒非常畅销,刚才一单就销售了几十盒。”1月8日,在刚刚开业的盒马合肥万象汇店,负责销售滋补类商品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当记者来到盒马万象汇门店时,只见收银台前排起了长队。
1月11日,海南海口,细雨霏霏,但市民和游客的新年购物热情却未减。在海口博爱路的东门市场内,海产品经销老板卢女士一边为顾客选货装货,一边热情招呼着购物的客人。
畅游文化庙会,击鼓祈福;漫步荣国府,体验文化底蕴;乐享嘉年华,感受冰雪魅力……新春临近,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迎来客流高峰,城市“烟火气”回归,古城年味儿渐浓。
湖北省商务厅着力营造“一季一主题、月月有节庆、周周有亮点”的消费氛围,将在全年指导并助力各区域及地市州(县)开展荆楚购•消费促进活动。
1月10日上午,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飞虹社区党员活动室,飞虹社区组织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兔年迎新春活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与社区邻里迎新年活动结合在一起。
随着春节的临近,黄金珠宝市场迎来“热销季”。1月7日,中国商报记者来到深圳罗湖水贝,只见商场人头攒动,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一片热闹的景象显示着熟悉的烟火气正在回归。
“准备收鱼!”,“收鱼!”伴着一声声雄浑激昂的吆喝号子,上千米的渔网缓缓收起,一尾尾肥美的鲤鱼、白鲢、鳙鱼竞相跃出水面,渔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围观的游客们争相抢购新鲜的鱼儿。
久违了的车龙、排队、等位、爆单……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外出逛街采购,热门餐饮店外大排长龙。熙来攘往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热闹中升腾起的烟火气息,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1月7日,2023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7日12时30分许,津广线T252次列车缓缓驶离天津站站台。两侧玻璃窗上贴着窗花,车顶上悬挂着喜庆的灯笼和漂亮的拉花,给车厢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春运首日,广铁集团发送旅客112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首日增长9.1%。其中,广东地区各大火车站发送旅客76万人次,同比2022年春运首日增长15.7%。
1月的天津,海河河面已经冻起了厚厚的冰层。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天津市的许多大街小巷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和火红的福字、寓意美好的春联,充满了迎接新年的喜悦氛围,预示着兔年即将到来。
“过年,总要赶一趟大集”。随着春节的临近,不少人开始置办起了年货,北京各区的大集热闹了起来,听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年味儿愈发浓郁。
临近春节,米面粮油披上了“新年新衣”。中国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超、农贸市场发现,五谷杂粮成市场“宠儿”,名、优、特、新的粮食礼盒格外吸睛。
三年来,回家过春节已成为众多在外游子的心愿。2023年1月10日,“送奶人”魏丽丽将踏上归途,和家人团聚。回家亲手给孩子做顿饭是魏丽丽此刻最期待的事儿。
“我打算1月10日就回老家了,这次要多住一段时间,准备1月底再回来。”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名基层送奶工魏丽丽笑着对记者表示,已经买好了回老家的火车票。
1月7日,2023年春运启动(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共40天)。中国商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合肥火车站的热闹景象。
1月6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新华书店总店城市书房举办了“遇兔行动”新春庙会,把浓浓的年味儿“搬”进了书店,热闹非凡的新春氛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商超内酣畅购物的人群、网红餐厅排队打卡的长龙……元旦前夕,为进一步促进厦门消费稳定增长,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2023厦门消费节在厦门首创奥特莱斯启动。
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晋宁社保工作人员按照事先研判与分工,依据政策解答类、灵活就业新参保类、养老保险缴纳类等不同需求,由对应的社保窗口人员逐类逐项依次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协助。
1月5日,“2023甘肃网上年货节”启动满一周,网货品牌“陇小南”所在公司的50余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打包发货。一系列“甘味”走俏市场,其中核桃油、枣夹核桃等农产品位居销售前列。
冬季的微寒尚未褪去,湖里已在用电影拥抱春天。湖里区在厦门海上世界寰映影城为2022厦门双栖艺术影展暨第五届厦门艺术电影交流周拉开序幕。用光影盛宴迎接崭新一年。
2022年12月29日,“全闽乐购福兔迎春”跨年购促消费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举行。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优化后,福建省商务系统趁热打铁,顺应“双节”消费需求,开启新一轮促消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