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清洁水 生活甜滋滋
点滴清水,关乎民生。王英一家人喝上干净水,得益于前不久投入使用的五河县淮河南岸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它让五河县全面实现了对原有地下水源的替换。
点滴清水,关乎民生。王英一家人喝上干净水,得益于前不久投入使用的五河县淮河南岸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它让五河县全面实现了对原有地下水源的替换。
“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为返乡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成才空间,将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汉滨区委书记范传斌说。
“大厨,今天吃啥?”“小锅炒菜,你想吃啥就做啥!”春节期间,为了方便周边村民春耕备耕,神东村“幸福院大食堂”提前营业,厅里挂起大红灯笼,人来人往,饭菜飘香,年味十足。
元宵佳节,厦门市内张灯结彩。在厦门市同安区松柏林街的一个小作坊里,制灯匠人庄温嘉正专心致志地制作着古法灯笼。
近年来,在村党员干部带动下,清溪村陆续改造民房258栋,一座座院落好像一块块玉佩,错落有致。村里流水潺潺,田园、果林、荷塘间散落着白墙青瓦的民居。
中川乡党委书记王福昌介绍,在祁海军带动下,河西村近八成群众发展养殖业。村级合作社带动规模化养殖户年收入增长约5万元,特色养殖产业已成为河西村支柱产业。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来到“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走在长安新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新春祝福装饰物,红红火火的颜色,一下让人感觉到了新春的浓厚气氛。
“一人一城一故事”,今年春节,中国商报记者赴机场、访医院、进消防、到商超、探餐企,走进群众生产生活,捕捉温暖人心的动人镜头,感受那些用心坚守、用情守护的“春晚”故事。
人勤春早,郑义龙闲不下来。“这几天帮着种植户选种子和化肥,品种都是通过实验优中选优的。这么好的种子,种在这么好的田里,哪愁没有好收成?”郑义龙说。
行走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山川叠翠,碧水穿行其间。游憩区内,红灯笼高高挂起,游人结伴而行。森林深处,管护员翻山越岭,守护山林。炊烟升起,农家小院欢声笑语,一家人正算着丰收账……
眼下,安徽金寨县小南京村塑料大棚连片,许多村民忙着推车、翻土、撒肥。“小南京村果蔬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300多亩,年产值超过60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卫龙海说,“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气也更旺了。”
近几年,山西乡宁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花椒产业发展,花椒种植培训班更是开到了村里。“大家给我们送温暖,我们自己也得加把劲儿,让日子越过越好。”60多岁的乡宁县马涧村村民崔建设说。
沿着蜿蜒曲折的挂壁公路,翻过绵延起伏的太行山脉,便来到了山西省晋城市洞头村。深山环抱中的洞头村安静又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农家乐随处可见。而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个贫困村。
春节期间,广西不少商超百货积极行动,在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力和多层次结合推动促消费,保障居民节日消费需求。
在厦门的“网红打卡地”溪岸路花鸟市场里,人头攒动、花香扑鼻。徜徉于花市,各个摊位的鲜花娉婷姣妍,一簇簇争相开放,一派喜气洋洋。
圈外人或许不甚了解,但在全国爱鸟养鸟或收藏玩家的圈子里,河北涿州义和庄镇可谓大名鼎鼎。这里素有“北笼之乡”之称,也是我国京派鸟笼的发源地和集中制作地。
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香柏木根雕技艺传承人刘尚义酷爱崖柏,虽然已经67岁了,但希望能将崖柏雕刻技艺继续发扬光大。
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做泥人。走进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一座六米高的泥老虎泥塑造型映入眼帘。泥老虎造型憨朴,着色鲜艳,这便是聂家庄泥塑的代表——泥老虎。
眼下,正是老字号企业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记者发现,今年新春,不少老字号都结合新消费需求,围绕时令、冬奥等主题进行了产品创新升级,不仅引领国潮新消费,也塑造了别样年味。
“为保障物资供应,和我们一样不能回家过年的司机有很多。”说着,赵小亮打开了货车司机的车友群,在群里,大家纷纷晒着除夕年夜饭视频,这顿年夜饭同样是和车友们一起在车里或路边吃的。
春节,在千家万户吃团圆饭,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总有一群人,他们为了“大家”舍弃“小家”,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
早在春节前夕,王府井大街上的花坛、游客休息区就被印有冬奥标志的壁纸装饰一新,各大商场内也随处可见冬奥标志和冬奥主题相关商品,整条大街从内到外都洋溢着浓浓的冬奥气息。
截至2月5日零时,2022春节档总票房突破45亿元,而2021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于年初四便突破50亿元。或许,今年春节档电影的高票价是导致票房走低的“元凶”。
“现在明村镇基本没有空闲的土地,都种上了樱桃西红柿。除了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建大棚外,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来到了镇上,樱桃西红柿产业越来越红火。”青岛巡栈农夫天下粮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瑞先说。
今年春节档,观众数量如何?大家更喜欢什么样的影片?中国商报记者于2月3日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电影院一探究竟。
地道的京味儿文化与冰雪经济碰撞,北京年货节、北京冰雪消费节等系列活动好戏纷呈,大街小巷冬奥标识和大红灯笼交相辉映,让京城春节市场有了别样的年味。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人们去银行的次数有所减少,但这其中的坚守却一点也没少。今年春节期间,银行保安王师傅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月4日就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多种奥运会特许商品掀起民众消费热潮。对北京冬奥会的期待让消费者们“买买买”的欲望高涨。
当日6点左右,室外温度零下14摄氏度,北京市延庆区蓝天救援队的12名队员按时在指定地点集合完毕,前往八达岭长城火炬传递的指定工作点位。
今晚8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在“鸟巢”举行。八方来客相约“双奥”之城,共迎这场冰雪运动的顶级赛事。冰雪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欢度新春佳节的日子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已两鬓斑白,但依然贡献着自己的余热。“我们不辛苦,站岗也是为北京冬奥会助力。”孙爷爷说。
无论身在何处,过年最大的仪式感就体现在除夕的那顿年夜饭上。除了年夜饭外,在春节这个极具仪式感的节日里,许多新的消费市场和新的庆祝方式也值得被关注。
高速收费站旁搭建两个简易板房,几副桌椅,一条横幅……游子返乡团聚之时,有一群人不惧环境艰苦,不畏新冠肺炎疫情凶险,默默扎入深山,在抗疫一线守护大多数人的春节。
1月22日的汉口火车站、1月23日的武汉江汉路步行街商圈……2022年春节前夕,中国商报记者利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湖北部分行业的新年景象。
对于中国人来说,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一餐。随着时代的变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普通家庭的年夜饭也有着微妙的变化。
2022年,不少在北京工作的异乡客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留京过年。家住北京房山的魏兰亭(化名)和家住北京朝阳的十一(化名)都是“北漂”一员,2022年除夕,他们是这样度过的。
厨师的春节,面前是灶台上的锅碗瓢盆、背后是几十道年夜饭菜品订单,51岁的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冯耀生今年又不能为家人做一顿年夜饭了。
壬寅虎年渐行渐近。近日,中国商报记者走访了安徽合肥的几家商超,实地了解商品供应情况,体味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今年1月1日,遭到“灵魂砍价”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纳入医保,价格从每针70万元降至3.3万元,李佳树幸运地成为首例受益人。
近年来,嘉鱼县将发展莲藕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全县莲藕种植面积4.85万亩,莲藕系列产品年产值2.5亿元,种植户亩均收益超过1500元。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北京各大超市已经严阵以待,目前物美相关物资储备充足,商品供应稳定,足以应对春节期间的消费需求。
眼下,簕竹镇曾被撂荒的1025亩耕地,复耕面积已达95.22%。春节将近,梁绍棠让儿子到农业公司的门店买米,“撂荒地又复耕了,这里头,没准就有我家地里产的稻谷。”
春节临近,4岁的团团,将第一次面对没有团聚的除夕。他的父亲涂谢岭走了,35岁的生命,定格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在村里,他甚至没留下一张像样的个人工作照。
1月28日,记者从多家连锁餐厅、老字号餐企了解到,不少餐厅推出了“春节不打烊”活动,除夕年夜饭预订量增长明显。此外,预制菜年夜饭套餐、半成品年夜饭打包送到家等新型消费模式也在兴起。
今年是快递小哥杨军龙连续第四年不回老家过春节坚守岗位,杨军龙的妻子也在北京打工,前几天他们把两个孩子从家乡接了过来,一家人在北京团聚。
远山如黛,缀红如灼。日前,中国商报记者来到厦门市翔安区黄厝村,种植在大棚里的“军营红”番茄成为了乡村游的“流量明星”,映红了乡村振兴路。
周栓章的“新生活”是阜平县众多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的缩影。2020年2月,阜平县如期脱贫,全县16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10.81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生活越来越好。
目前,贵阳已有131家单位入驻“融媒问政”平台,相关单位接到群众反映情况后,立即响应,办结后回访,构建起发现问题、解决落实、跟踪巩固、整改销号的工作闭环。
2021年2月,冯荣海加入了长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担任灵芝菌棒的接种技术员。如今,灵芝与食用菌培育在村集体经济总量中占比七成左右,成了长垌村的支柱产业。
1月7日,合肥市出台《2022年春节期间稳岗留工专项行动计划》,将向1月26日至2月9日期间留在合肥,非安徽省户籍员工发放“留肥红包”。
虎年春节将至,中国商报记者在广西南宁市城区走访了解到,因为各地倡导就地过年,与往年相比,今年到店吃年夜饭的家庭一如既往的多,不少餐厅的包厢已被订满,只剩下少量大厅位置。
如今,在程庄村新整理出的河滩地,已修复和建成了胜利渠纪念馆、胜利渠工程指挥部旧址、知青食堂、知青宿舍等设施,成为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景点,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三里乡1500户渔民已有320余户转行养鳝,湖区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全乡养鳝水面从2019年的50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1.3万余亩,产值超10亿元。
从十几公里外的智麦沟,到现在的安置点,短短7年时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索南才让不仅彻底告别了“土房土路、土炕土豆”的生活,还被评为全乡优秀共产党员,去年全家人均收入超过两万元。
群山阻隔,出行不便。这一直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湾东镇群众的难题。2021年11月初,云南大理至临沧铁路小湾东站正式投入运营,周边数十万各族群众的生活因此受益。
近些年,这座静谧的古村,摁下了发展的加速键。公路通了,网络通了,快递、电商进村了;城里货进村了,农产品出山了,电商直播火了,数字产业活了,一二三产融合,村庄面貌一新。
“就地过大年 温暖不缺席”游园会活动上,糖画、捏面人、红包拓印、写福字……吸引了辖区内百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陆续参与,感受新年气氛。
2021年,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农贸市场扩量提质成为乌当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心怡农贸市场处于乌当城区中心,覆盖6万左右居民。2021年7月,乌当区对心怡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为李市镇带来了新生。2020年3月,李市小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一年时间,1.48万平方米被征收面积全部拆除到位,零信访、零强拆、零事故。
日前,中国商报记者从贵州省商务厅获悉,在多彩贵州暖心消费季的带动下,贵州各地年货促销活动相继拉开帷幕,无论是在乡村、商超还是农贸市场,线上线下均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近日,2022北京年货节在北京市丰台区大悦春风里正式启动。本次年货节以“我在北京过大年”为主题,包括年货市集、年味美食、国货年礼三大板块,将持续至2月15日。
福建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日前在全国率先启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同期举办2022电商主播大赛,在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的同时,推动直播电商新业态健康发展。
“试运行这半年,河道清淤、垃圾清运,水更绿了;两岸栽上芦苇、海棠花,景更美了;陌上花渡景区、乡村民宿建起来了,玩的地方更多了。昔日造船洲,如今生态岛。”船行一路,魏从云说了一路。
“晚上往烤炉前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要买菜、备料。生意好的时候,家里人齐上阵打下手、搞服务。”朱世伟说,“创业比想象的辛苦,但辛苦也值得,家门口挣钱,幸福日子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去年8月初,老高种下9亩多菜。到了收获期,白菜收了5万多斤,香菜、菠菜行情也好,一斤3块多不愁卖,净收入3万多元。霜降过罢,老高马不停蹄,把村东5亩承包地也种上了香菜。
信步北庄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主街拓宽到7米,主街小街全部铺柏油;新修一条环村路,街边栽植海棠等树木花草;农房外立面统一改造,加装保温层。
走在容东片区新荷社区红莲西园,宋守奇和老伴儿看哪都喜欢。“最满意的还是生活便利,下楼就有菜店、药店和超市,还有卫生服务站、老年驿站,走路几分钟就能到!”
为了促进冰雪运动发展,从去年开始,昌吉州利用城市公园、景区水面和校园操场打造了37个标准滑冰场,对学生免费或以极优惠价格开放。第七小学的滑冰场就是其中之一,吸引了将近50个孩子。
民生保障更有力,产业发展更高效,基础设施更完善……各地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为创造更好的生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2020年1月,天津市妇联启动“巾帼家庭手工坊”项目,开展手工编织技能培训,推动爱心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加入,打造“技能+订单”居家灵活就业模式。
不止乡村旅游,放眼望去,以赣深高铁为媒,赣南老区正在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一流优化环境、平台建设筑巢引凤、产业招商强链补链……越来越多人选择在两地同时投资兴业。
中国商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和大多数产品一样,广东年宵花也将开启线上预售通道,众多花企也纷纷提前部署,为今年的年花销售做好准备工作,来迎接新冠肺炎疫情下多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在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情况下,平安有序温馨出行,不仅是对交通运输部门的一次“大考”,也是踏上旅途的人们心中最美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