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 命运与共
从长安到罗马,从泉州到麦加,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70余年来,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用生命谱写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用汗水和热血,将偏僻、荒蛮、寒冷代名词的“北大荒”变成富饶的“北大仓”,成为热滚滚的“中国饭碗”的代名词。
80多年前,一首气壮山河的歌曲《在太行山上》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战、抗战图存的坚强意志。伟大的太行精神之光,将照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红岩,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精神地标。七八十年前,一群中国共产党人胸怀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定信念,抱定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壮烈情怀,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在探索中反思,在绝境中奋起,在挑战中开拓。遵义会议铸就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越过重重关山,创造百年辉煌,奔赴新的征程。
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从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到黄大年、南仁东、刘永坦,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胸怀祖国、矢志创新。
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勇于奋斗,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回望百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广大劳动者辛勤劳作、艰苦奋斗,谱写出“换了人间”的壮丽史诗。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伟大的抗击非典精神鼓舞全国人民筑起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书写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英雄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全国军民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降服了洪魔,赢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畏困难、不惧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在党中央统筹部署下,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成立;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创造了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50多年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始终鼓舞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忠诚报国、矢志奋斗。
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神州大地传唱半个多世纪。以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一代代中国人崇敬、追随。
在60多年的奋斗征程中,兵团儿女赓续红色血脉,始终继承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核的兵团精神。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将以更加自觉、昂扬的精神状态,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首《义勇军进行曲》,铭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苏区精神,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