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河北遭遇罕见洪涝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力指挥,燕赵大地紧急动员、团结奋战,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救灾。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此次主题教育中,中央和国家机关一体推进主题教育重点措施,带好头、作表率,持续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机关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建质量,示范带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7月14日至15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与会人士和社会各界结合实际,深入学习领会。
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
7月5日到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并听取了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四次来到江苏。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既为江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各行各业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
7月5日至7日,习近平在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和省长许昆林陪同下,先后来到苏州、南京等地,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
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的复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沧海一粟。但“只此青绿”的浙江运笔,却浓墨重彩。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
由文明而思民族,观过去以察未来。在湖南长沙考察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诗画村庄,和美城乡,富乐之江。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铺展眼前。循迹溯源,20年前起笔的“千万工程”擘画蓝图。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6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呼和浩特市调研。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稿50篇。现介绍这部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习近平、蔡奇同志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连日来,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启动、有序开展。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要深入领会其重要意义,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切实将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