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岸畔,十五万亩枣树迎风飘香。
从2017年的夏季始,在短短六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中,稷山县委、县政府书写了当地农业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在这块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改革创新大潮不断喷涌。
六年弹指一挥间,对于稷山而言,六年已促成了一次华丽地蝶变。
六年来,稷山以红枣为基,成功打造出了闻名遐迩的“稷山四宝”,新型农业正在加速崛起;
六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恪守建设美丽稷山的承诺,一次次掀开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巨幕,创造出了振奋人心的稷山速度:
全县板枣栽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干枣6000万公斤,产值达7亿元。稷山县板枣生产系统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稷山鸡蛋”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被评为“中国鸡蛋十大品牌”,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获得出口证明。全县蛋鸡存栏量达1650万只,位居山西省首位,日产鸡蛋1300万枚以上;稷山麻花跨入互联网时代,入驻京东运城馆、淘宝企业店等,畅销全国10余个省份;“稷山饼子”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当地启动了“稷山饼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工程,统一了“稷山饼子”店铺形象,形成了培训、取证、就业、增收一条龙工作机制。
2023年稷山枣花节期间,稷山县委、县政府以板枣为主业,在饼子、麻花和鸡蛋这些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交上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合格答卷。
千年板枣焕发新生机
板枣,是稷山亮丽的名片。
中国的红枣资源十分丰富,但谈到枣中之王,则非稷山板枣莫属。
稷山板枣色泽红润、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含糖量74.5%,可以拉出金黄的亮丝,可食率达96.3%,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枣类中位居首位,有"中华枣中之王"之美誉,为历代皇室"贡品"。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唐朝或更早的春秋时期。其名称由酸枣演进而来,因果形侧面较扁,当地方言“扁”音为“板”,故谓“板枣”。
千年以来,稷山板枣的树木数量一直以株而计,从中也不难窥见史上稷山板枣的稀缺和珍贵的程度。
在稷山城郊,有一块5万亩的板枣观光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是稷山县最具代表性的板枣文化名片。内有遗存的唐代千年枣王,有慈禧园、高欢寨、贡枣园、老龙川等历史景观,有新建的清风园、君子道、仙侣园、秋霞林、童趣园、采摘园、观景台等现代景区。观光园使得文物景点、自然风光、名优特色相得益彰,并集中了生态观光、田园采摘、休闲娱乐、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各种功能,成为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的绝佳之地。2017年,稷山板枣生产系统被列入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后,这块基地获批建设成为国家板枣公园,这是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林木专类公园,是一座“老枣树博物馆”。其中,园内千年树龄的枣树有3400余棵。时至今日,在稷山境内共存留着一万余株千年枣树。这些饱经沧桑的枣树,见证了一方水土的风雨变迁,也成为国内罕见、十分珍稀的自然文化遗产。
保护古老的枣树,就护住了财富,也护住了千年的农耕文明之脉。
为了让古老的稷山板枣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实现富民强县的主要动力,稷山县委、县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重视板枣产业的发展。稷山县人大还一度把“枣树”定为了该县的县树;县委县政府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倾斜、项目支持、示范带动等措施,增强了全县广大枣农的科技管理意识,坚定了他们加快发展的信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枣树数量迅速增多,红枣产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连年增加,成效十分显著。
倾力打造“稷山四宝”地域品牌
如何把稷山板枣这张名片擦得再亮些、更亮些,如何在稷山板枣这张老名片的基础上,打造新的地域农业文化新名片,始终是新一届稷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心头大事。
“从历史文化研究上来讲,2021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后稷论坛上发表的《后稷论坛宣言》中明确写到,‘国内先秦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形成共识: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后稷——姬弃在稷山汾河岸畔、稷王山麓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从现代农业发展上来讲,山西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是全省唯一的林木(花卉)专类公园,创新中国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从地理物产上来讲,稷山板枣与麻、黍、稷、麦、菽‘五谷’并列,稷山人俗称‘六谷’,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麻花饼子鸡蛋枣’为核心的‘稷山四宝’,是后稷教民稼穑传承发展的实物体现,更是后稷农耕文化的直观载体。”稷山县委书记吴宣这样说道。
“麻花饼子鸡蛋枣”,这些在全国许多县份并不罕见的物什,在稷山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下,一跃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地域品牌,成为了稷山百姓发家致富的核心产品。其秘决只有一个,那就是主政者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理想情怀。
品牌是一个地方得以持续发展的永动机,是可以留传后世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
为了不断挖掘后稷文化的核心内涵,他们专门成立了后稷文化研究和“稷山四宝”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出任小组成员。同时,还成立了“稷山四宝”推广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做好“稷山四宝”品牌的打造、推广、宣传和维护,组织做好区域品牌包装与定位管理,指导规范区域品牌形象的使用,监督和指导相关部门涉及品牌使用的部分工作。
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披挂上阵,他们走南闯北、跨省过县,做宣传、搞推销、开展各种讲座。为了让小板枣创出大效益,让稷山枣走出黄土高原山坳坳,香飘国内、越洋过境走出国门,稷山县委书记吴宣和县长王润既是宣传员又是推销员,三句话不离板枣、不离“稷山四宝”。走到哪儿,就把“四宝”宣传到哪儿;谈到任何事情,他们始终把“稷山四宝”挂在嘴上,他们用“稷山四宝”很好地回答了到稷山吃什么、游什么、购什么的问题。
在打造“稷山四宝”地域名片上,稷山县委县政府坚持顶层设计,高起点规划,绘制了一幅稷山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他们充分发挥政策引领、资金撬动、项目带动作用,将现代农业要素向“稷山四宝”开发改造项目聚集,通过大宣传、大培训、大观摩等活动大力提升“稷山四宝”的生产科技水平,大力推进“稷山四宝”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稷山四宝”四个小产品撬动了农文旅融合的大市场,稷山板枣、饼子、鸡蛋、麻花,已成为稷山农产品输出和劳务输出的重要品牌,成千上万的稷山人因为“稷山四宝”走上了一条发家致富康庄大道。
一枚小小的红枣,四个农业小产品,挑起了稷山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枣花节的经济效应
千年枣林,万树香浓。今年5月12日,国家3A级旅游景区稷山国家板枣公园里宾朋云集。上午10时,秋霞楼广场,伴随着激扬奋进的开场鼓乐,稷山县2023年枣花节暨山西·稷山马拉松赛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此次系列活动紧紧围绕稷山县委“十四五”“1861”总体思路和2023年“1185”工作思路,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弘扬后稷农耕文化,促进农文旅融合,推动“双招双引”,加快“六个基地一座名城”建设,助推稷山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稷山县委书记吴宣宣布2023年稷山枣花节暨山西·稷山马拉松赛系列活动启动,与会领导及特邀嘉宾共同推动启动仪式杆。
2021年、2022年稷山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届举办高规格后稷论坛,发布了稷山AI、“稷山四宝”区域公用品牌、“四宝LOGO”和“四宝吉祥物”,进一步擦亮了“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的金字招牌。
稷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润在致辞中指出,枣花为媒、产业唱戏,枣花节是稷山县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也是拉动节日经济、开展节庆招商的重要活动,更是弘扬后稷文化、扩大对外宣传的生动实践。
此次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山西·稷山马拉松赛于5月14日鸣枪开跑后,晋南寺观壁画保护与利用座谈会、招商引资活动专场、“守望千年·只为枣你”相亲交友大会、“千年枣林·百年好合”集体婚礼仪式、“我陪母亲游枣园”假日旅游、全国知名作家稷山采风、百名院士稷山行、“稷山四宝”农产品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也将于5月底前陆续举办。
5月16日,借着枣花节的东风,该县工业项目特色专场共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达122.88亿元,分别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300MW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山西金达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4亿元的年产6万吨二氧化硅超细纳米材料及高活性吸附材料建设项目、河北普莱斯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全氧玻璃棉生产线项目等,涉及工业转型、战略新兴、节能环保等领域,这些项目的签约,对促进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工业转型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以枣迎宾,以节会友。稷山的枣花节深度挖掘了传统农业的旅游文化元素,不仅催生了观光农业这一新产业,而且有效推进了稷山四宝与第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科技推广、文化惠民、农民增收、百姓得实惠、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格局,成为稷山强县富民的有力支撑。板枣节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集中展示稷山四宝和稷山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窗口,也成为促进当地农产品交易的平台、加强合作的桥梁和推动交流的纽带。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枣花飘香时。放眼稷山大地,枣树碧绿,五谷丰登、政通人和。站在历史新起点的36万稷山儿女紧紧围绕“进一步弘扬后稷农耕文化,促进农文旅融合,推动“双招双引”,加快“六个基地一座名城”建设,助推稷山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正在奋发进取,阔步前进。
“稷山发展四宝产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稷山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将更多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紧盯目标锲而不舍,一件事一件事去干,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突破;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一代传下去,让“稷山四宝”通过后稷儿女地不懈努力,成为造福一方的摇钱树、聚宝盆;我们将以实干兴业的情怀,用智慧和脚步蹚出一条‘稷山四宝’大发展的新路来”,稷山县委书记吴宣在开展《“稷山四宝”的内涵与外延》的讲座时这样说道。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稷山全面践行农业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十四五”“1861”总体思路和2023年“1185”工作思路,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奏响了推进农业发展的新乐章,拉开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幕,一幅富强美丽的稷山新画卷正在后稷教民稼穑之地上大幅展开。(王俊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