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天津报道(记者 齐天宝)胡熙莹是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原副校长,中共党员,教育硕士。从教三十多年来,其先后荣获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和平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平区师德先进个人、和平区首届学科带头人、优秀工会主席等多项荣誉称号。在专业方面获得多项国家级、市区级表彰与奖项,独立承担及参与研究的国家级、市区级课题二十余项,发表及获奖文章几十篇,出版专著两部,曾连续多年到西部贫困县乡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2022年4月,中组部等八部委发出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号召,当支教任务再次需要干部力量时,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天津市和平区对口支援甘肃靖远的支教团,经组织考察批准,光荣地成为了天津市首批“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中的一名团长。在7月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东部选派校长行前培训会后,于8月5日来到靖远,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8月19日,胡熙莹校长带着牵挂,辞别了年近90高龄的母亲及家人,告别家乡,踏上了西部帮扶支教的征程,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胡熙莹带队来到千里之外的受援地甘肃省靖远县,担任靖远二中的校长。
靖远二中校长胡熙莹。(图片由天津21中学提供)
甘肃省靖远县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靖远县第二中学是一所含住宿的高中校,这里的工作情况和节奏与天津的中学有很大不同。2022年是甘肃省进行高考课程改革的第二年,还没有一届完整的教改实践经验,一线教师对课改后的高考会是什么样子、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有怎样的改变存在很多困惑。同时受全县各乡镇地域跨度大距离远的客观条件局限,县城和乡村无法进行统一的教研活动,乡镇教管中心只能负责本镇本乡的教研工作,导致县城与乡镇的教研和教学水平产生差异。表现出的问题为从县上到学校的教研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导致教研水平低、效果差。
初到靖远,任重道远。在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上,胡熙莹就说:“进了靖远二中的门,就是靖远二中的人,我既然来过,就不只是路过,作为部选帮扶校长,我的工作重心就是将和平区乃至天津市教育的先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靖远县二中,将靖远县二中打造成更加优秀更加先进的学校。”
最开始的一个多月是最困难的,虽然靖远县这里的海拔并不很高,但毕竟与故乡天津和平区有近1400米的海拔落差,气候干燥,天气炎热,空气含氧量低,可吸入微粒物多,再加上从早晨6点到晚上11点周末不休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以及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她每天都头疼头晕、心脏难受、肠胃不适,严重时出现心率170—180次/分钟长达一小时,被同事送进医院,但是她没有因为个人身体问题而休息。
个人的困难总可以设法克服,当她初步适应了气候水土、饮食住行等方面准备展开工作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扰乱甚至打断了她的工作计划和思路。从9月底开始,靖远县疫情防控形势骤然吃紧,全社会进入静默状态,学校被迫封闭,学生回家进入线上学习模式。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老家发生疫情而无法回家,只能住在学校,这一部分学生是可以在教室里上课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要全部封闭在学校里,这种线上教学和教室授课同时存在的情况无疑更加剧了防疫与教学的矛盾,整个疫情期间都在学校值班值守,住在办公室,跟学生一起上食堂,饭后跟学生一起聊天,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疫情是困难也是考验,不管问题有多少,办法总比困难多”。她积极组织干部力量开展线上听课、召开线上学生和家长联谊会,有效保证了线上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随着2023年新年的到来,持续三年的疫情终于结束,各地各行各业开始有序恢复生产生活,学校终于可以像往常一样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胡熙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尤其是分析了第一学期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师生工勤各方面的情况后,确定了“提升质量,力求发展”的工作目标,从“打造教师队伍、强化素质教育、促进三新改革、加强特色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等方面,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力求学校有长远的发展。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地教研活动效果欠佳,教师急需自上而下的教学指导的现状,胡熙莹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打造一支坚强有力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确定为自己帮扶工作的重点目标,她将自己的天津市规划办资助课题“教育人才塔式培养模式的研究”的成功经验与二中教育教学实际和当地特点相结合,启动了靖远县二中1+3+6塔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续航”工程,以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为切实达到提升二中、带动全县的目标,从2023年3月23日到4月13日,学校面向全县开展教学开放月活动,在教学开放月活动之余,续航工程各团队的教研开放展示活动贯穿了学校的整个学期,本学期各团队做展示活动近70场次,充分体现学校里浓厚的教研氛围。
续航工程着眼教师队伍建设,从教研活动入手扭转了二中教师面对“三新”教改尤其是高考改革的畏难情绪,调动了教师们主动更新理念、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带动靖远县二中教学面貌整体呈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势。尤其是面向全县的教学开放月活动,得到了当地教育局各级领导和全县教师的好评。各校教师们在观摩教学开放月活动后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胡熙莹在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的同时,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靖远县二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她最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筑牢心理防线,
胡熙莹安排专业老师开展学习、体艺、安全、团建、青春期等多个方面的心理教育,疫情线上教学期间,开设心理健康课,通过对传染病的传播、预防等知识的宣传,从正面引导,减小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压力,顺利完成线下、线上教学的转换。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提升能力,学校发挥“组团式”人才优势,将天津各校开展社团活动的经验与靖远县二中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高一年级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一被学校老师称为“首创之举”的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本地教育对学生自主性的认知与开发。本着学生自主活动、锻炼能力的原则,从准备、竞聘,到每周开展活动,全部28个社团完全由学生自行组织。为保障社团顺利运行,每个社团配备教师进行协调保障和安全监管工作。
除此之外,根据国家《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确定了养成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德育主题,并将这些德育内容与新生军训、毕业典礼、主题班会、法制报告会、18岁成人礼、心理健康讲座、清明祭孔仪式、消防及防震疏散演练、虎豹口励志徒步远行、文明教室和寝室评比等活动结合起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又一个夏天悄然到来,胡熙莹一行支教已整一年了,一年里,学校发生了明显向好的变化——社团活动更多了,同学关系更融洽了;荒废多年的耕读园修葺一新,排队如厕的难题彻底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实验室、教学设备等方面硬件提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进行。靖远县二中从校容校貌到办学条件,从队伍建设到人才培养、从理念更新到质量提升、从教师队伍到学生面貌都有了全面提升,得到了上级领导以及社会百姓的充分肯定。
在第一学期期末全县联考中,三个年级捷报频传,有多个学科成绩超位。在上级对各校的考核工作中,靖远县二中以高中组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校近年来首次荣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还在省市县级的体育赛事、各种竞赛活动中取得了诸多第一的骄人成绩。
在今年的高考中,靖远县二中又考出了历史新高的成绩,取得了全省前百名2人、600分以上9人、985院校录取分数线以上53人的优异成绩,在优质生源被掐尖的不利局面下,仍然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跨越式发展,全校师生为之欢呼、为之喜悦、为之振奋!
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靖远二中的学子们对胡熙莹校长及其团队也有了深厚感情,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认可。靖远的孩子各自用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帮扶教师的爱戴,最让人难忘的是来自高三学生的一封信。在信里,这名学生描述了我们支教团队进驻二中前后学校方方面面的变化,他说这些变化为在高三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负面情绪爆棚的他充入了满满的正能量,他说看到胡校长的到来就仿佛“看到了一束光,我心里为之一振,我感到我的高三有了曙光,学校的未来也有了光明的前景”。这封信、这几句话,给了胡熙莹和帮扶教师无穷的力量。用胡熙莹的话来讲“孩子们的举动让我面对身体病弱、思乡之情和各种困难,有了对自己现在所从事的事业更深的理解,也加深了我把教育帮扶工作做得更深、更实,做出更加突出成绩的信念。”
最初很多人相信,包括胡熙莹在内的帮扶团队教师都只是靖远二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只是完成组织交付的一个工作任务,当帮扶期限到头,就会轻轻离去,既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一丝痕迹。
最初没有人相信,她真能在离家忧亲、水土不服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并打开局面。如今的靖远二中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那儿,一颗红心依然坚守着,延伸优质教育理念,真心用情育人,书写二中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