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近年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聚焦“空心村、荒芜院、废旧房”等问题,深度挖掘农村闲置资源,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把房前屋后“方寸地”变为农民增收“聚宝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走进松山区大夫营子乡崔家营子村,各家小院里传来的鸡鸣鹅叫声此起彼伏。三五成群的鸡鸭或是“闲庭信步”,或是悠闲觅食。
今年以来,大夫营子乡崔家营子村结合村里人均耕地面积少、老龄化严重等实际情况,鼓励村民整合庭院空地进行家禽养殖、蔬菜种植,让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接下来,我们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地,加大庭院经济的发展力度,争取把方寸地打造成群众增收的致富园。”大夫营子乡崔家营子村村委会副主任何国斌表示。
庭院经济的壮大,让广大乡村既有“赚头”,也有“看头”。走进哈拉道口镇太平沟村,一座座排列整齐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各家各户将闲置空间改造成菜园、养殖场,在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为乡村环境也增添了一抹亮色。
截至目前,松山区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共补贴购置基础母牛2580余头,补贴特色种植3.5万亩,发展庭院经济3690余户,直接受益人口3.18万人次,受益脱贫人口年均增加收入1200余元。(魏全民 刘子强)
(原标题:庭院经济释放乡村潜能)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