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商报广西报道(石嘉琪 记者 彭丽芳 文/图)11月15日,经过连日来紧张激烈的角逐,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当天,中国商报记者从学青会闭幕前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盛会以其空前的规模、卓越的竞技成绩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为全面推动体育、教育事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
学青会盛况空前,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本届学青会是全面推进体教融合的盛会,不仅体现为赛事融合,也体现在理念的融合,共有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101个代表团、20360名运动员、近3000名裁判员、1.65万名志愿者、约6万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这次盛会。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展现了卓越的竞技实力。据统计,本届学青会有6人23次打破11项世界青年纪录,2人1队3次打破3项亚洲纪录,1人1队8次打破2项亚洲青年纪录。此外,射击、举重、田径等项目上也取得了全国纪录、全国青年纪录和全国少年纪录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运动员们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中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好证明。
大赛期间,组委会成功举办了学青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由教体双方紧密配合,经各省级教育、体育部门审核推荐,共收到论文2423篇,评选出获奖论文928篇,其中176篇为案例专题论文。同时,还组织了多个论坛和交流活动,深入研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领域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并设置了科报会学术墙报展、体育学术期刊展、体育文化展等展览活动。
在闭幕式上,发布了《南宁共识》,发出了时代强音,引起了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其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引发社会各界包括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体育、高度重视体育、踊跃参与体育和充分享受体育,并推动落实倡议内容,实现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依托城市宣传,提升消费活力
广西依托学青会的影响力,宣传推介广西、提升城市形象,加大文体旅产品供给,增强消费活力。举全团之力打造学青会全方位宣传的“大矩阵”,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学青会。学青会期间累计超过200多家媒体参与报道,中央、各省(区、市)媒体刊发各类自采报道1.28万篇(条),相关宣传报道被境内外约2000多家媒体转载推送,新媒体阅读量超20亿次,学青会相关话题多次霸榜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5亿次。央视体育频道、央视频、新华社电视等160多家电视和新媒体平台对学青会开幕式进行全程直播,全媒体触达人群超过4亿人。
与此同时,通过举办各类营销活动和消费政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学青会,学青会筹办期间,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营销,季季有亮点,举办迎学青会“青春飞扬 激情活力”文体旅商促消费活动,推介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0条,出台迎学青“欢乐惠购”“购在广西”“美味广西”等10项消费政策,开发“学青会游南宁”微信小程序上架本土文体旅产品200多个,赛事期间通过“消费满减优惠”拉动文旅、社会消费近8000万元。这些举措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提升作出了贡献。
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广西以举办学青会为契机,深化各级体校与当地优质教育资源相融合,推动基层体校与中小学共建联办。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也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以体校为主要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体教融合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体教融合让喜欢体育的孩子在不放弃学业的情况下接受高水平的训练,同时让热爱读书的孩子通过体育享受乐趣,得到广泛认同。
据发布会介绍,学青会闭幕后,体育总局将继续对标2028、2032奥运会,对标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对本届学青会呈现出的体育后备人才情况做全面梳理和分析,充分发挥学青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