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云南报道(记者 李锦兰)11月15日,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开幕。
中国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本次研讨会以“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使命”为主题,由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支持,云南省科技厅、东盟秘书处主办,云南省科技情报院、中国—东盟创新中心承办。
研讨会为期两天,与会国家、部门代表及领域专家学者等100余人就加强中国与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技创新与合作进行交流研讨,携手共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创新平台。
会上,相关专家及学者围绕碳排放国家自主贡献、东盟国家能源政策规划、极端干旱成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减少碳排放前景、气候创新促进机制等前沿重点领域作主题报告;围绕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工作现状、利用科学技术创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风险等作主旨演讲;并于11月16日围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与能源储存,碳捕获、利用与储存三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同时,还将组织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云南大学大气环境观测平台和国家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据介绍,云南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东盟各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2022年,云南与东盟贸易额1273.7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外贸总额比重为38.1%,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37个联合创新平台、1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7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外科技合作力度持续加强。
近年来,云南在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大规模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各领域取得积极成效。云南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能源发电量占比、清洁能源交易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四项指标全国领先。希望此次研讨会成为共商解决方案、共促能力建设、共谋发展大计,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创新平台,进一步凝聚智慧、增进友谊、促进务实合作,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