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海南报道(记者 李祥)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目标,以“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为着力点,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儋州,为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厚植生态底色。
11月15日,在推进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厚植生态底色 推动绿色发展”专场发布活动上,儋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海波表示,儋州市着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大保护工作格局,立足基本市情和发展阶段,全面摸家底、补短板、强弱项,编制儋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系统谋划儋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儋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路线图,为儋洋高质量发展打好环境基础。
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
儋州市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突出抓好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加速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22年治理好3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2023年正在治理5个农村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截至2023年10月,儋州市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总设计日处理能力达12.44万立方米,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内河(湖)水质达标率100%,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近年来,儋州市各有关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持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成立大气污染防治联合巡查小组,建立健全空气质量数据快速响应及督促机制。不断加强对涉气环境监管企业、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的整治管控力度。持续推进砖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工作。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2022年儋州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截至今年10月,儋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优良天数比例为99.7%。
持续深化土壤环境防治
禁塑作为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之一,儋州市积极响应,多形式重力度开展禁塑工作。今年以来,制定印发《2023年儋州市禁塑工作要点》《儋州市全面禁塑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各单位共出动10663人次,检查17864个点位次,成功查处了2个非法生产企业和6个批发储存点,通报典型案例2批,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稳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保驾护航美丽乡村建设。
提升监测网络能力建设
协调建设人工监测网络和自动监测网络,为区域大气环境、水环境、近岸海域水质和农村环境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监测数据支撑。其中,人工监测网络覆盖了14个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12个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点位、198个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5个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自动监测网络已建成覆盖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18个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大气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实时自动监测,及时掌握大气、水质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情况,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推进智慧环保项目建设
实现数据资产平台、数据能力开放平台、污染源智能档案、有毒有害气体风险预警、调度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应用等功能上线使用,引进全国首套布鲁克傅里叶红外遥感监测设备,建成全省第一套有毒有害气体风险预警监测平台。按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响应”的要求,新建和整合洋浦化工园区原有的企业及周边风险点、厂界、园区界、扩散途径站、敏感域监测站及移动应急能力,将目标区域按照“点、线、面、域”四级管控加移动监测辅助融合的方式构建预警监测网络。
强化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儋州市通过印发实施《儋州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全流程指南》,列明项目初步设计、环评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或使用等各阶段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帮助企业增强环保意识,降低环境违法违规风险。通过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在监管过程发现问题,为企业答疑解难、对症“开方”,帮助企业解决改进治污设施、强化治理设施运行、提升自动监测能力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库。同时,编制《儋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2022—2030年)》《儋州市生态文明创建专题研究》,对标对表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指标体系,聚焦农村污水处理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水环境质量等问题,通过工程建设重点突破,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