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尾声,回望我们的2023,又有哪些不同凡响之处呢?
还记得北京时间2月5日15时,“四海同春”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面向全球播出吗?在上元之夜花样玩不停的同时,我们也清晰观察到了一波宏大“国潮”正在袭来,并对年轻一代的审美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此,我们不禁发问:究竟什么是国潮?
国潮,是中国本土文化、本土品牌和产品流行并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长期趋势。广义的“国潮”泛指一定时期内,中国本土文化、品牌及产品普及并得到消费群体喜爱的阶段发展方向,涉及塑造国家形象,复兴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货品质,打造本土品牌,转变国民消费模式和生活风格,扩大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等诸多层次的不同内容。狭义的“国潮”则特指国内流行的一种加入了中国本土文化和元素的潮流文化(或称“潮牌文化”)。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火,加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外国产品和品牌也能因此吸引消费者,激发购买欲,受到其青睐。
在那次盛大的“云联欢”中,多地结合特色“玩转国潮”,将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联通古今”,生动演绎各地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以全新方式诠释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令观众耳目一新。
同样,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上,一款国产腕表将生肖虎、动画名作《大闹天宫》、上海豫园“九曲映月”等内容融入时尚设计,备受好评。
近年来,消费市场上涌动起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老字号品牌焕新,传统品牌升级,新锐品的崛起。老字号一次次走新,“潮”出一种时尚潮流,也“潮”出民族文化自信。从“冰墩墩” “雪容融”迅速走红,到故宫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再到老字号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文韵悠长的“国潮”,带动一款款产品销售火爆,一个个品牌发展壮大,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回望市场爆火的“国潮”产品:五粮液与冰激淋合作后大火,大白兔奶糖唇膏一支难求,回力甚至与迪士尼跨界联名,医馆“同仁堂”,继承了中医的妙手回春,坚守了中医的医者仁心,更是逐步把中国医学文化带向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潮流结合,守住经典的同时亦当得了“网红”。
过去,一批批老国货百般落寞,甚至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大约有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本土品牌一直缺乏自信和骄傲。虽然“国货当自强”的呼声不断,但结果却大相径庭。而“国潮”的兴起,使各大传统老字号把握住了机会,以自身的“老牌”为优势,挖掘出深层的文化底蕴,以现代的包装方法予以展现,彰显民族文化,赢得更广市场。
随着怀旧国潮风的兴起,北京故宫文化推行出的许多相关文化产品,格外受到国内外民众追棒,一时间成为了“国潮”产品的代名词。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重视和挖掘我们深远的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自信、自觉无比重要,“国潮”新起,亦是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盲目崇外已成为过去,人们对国货、国粹、国风等“国”字号的热情,更是当下人们对中华文化认同并充满信心的体现。“国潮”背后,是国人对文化认同,更是文化自信。
团花装点衣领、卷草布满衣袖,裙装、裤装采用藻井图的底色…还记得那款因设计灵感源于莫高窟壁画而“火出圈”的校服吗?据悉,把壁画“穿”在身上的学生们来自敦煌第四中学,这套满是文化印记的校服深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是的,传统也可以是时尚的。如今街头,举目四望,大街小巷不乏身着飘逸汉服的年轻人;侧耳倾听,流淌着传统文化韵味的国风音乐不时飘荡在校园里;细细品味,诸如文创雪糕等“舌尖上的风景”令“Z世代”称赞不已…国潮国风走红青年朋友圈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和时代碰撞、交响,穿越历史的文化古树在年轻人身上,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同样,传统的也能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根据2022年新华网发布的《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对比十年前,90后、00后在全行业国潮品牌消费中贡献了74%的份额。而在某头部电商平台,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7%。亿量级的广阔市场中,不少年轻人借诸如文创等形式展现独特个性的同时,也助推国潮经济持续升温、强势增长。
传统的背后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深受年轻人热捧的国潮固然有好看的“面子”,但真正支撑其走远的则是宝贵的“里子”,即优秀传统文化。卖断货的文创玩偶“马踏飞燕”取材“镇馆之宝”东汉铜奔马、一票难求的舞剧《只此青绿》灵感源自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探秘其中,我们收获别样的惊喜,也创作出更多契合国人审美情趣与品味的作品。
我们知道,文化的影响从来都是相互的。向传统文化寻求创作灵感是一方面,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其熏陶、引导又是另一个重要方面。须知,中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骨髓里,这便是文化基因。身穿满是敦煌文化元素的校服,或可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无数精美壁画的深入了解;观看电影《雄狮少年》,同样可唤起年轻人对岭南醒狮文化的浓厚兴趣。凡此种种,均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路径。如此看,传统文化“潮”起来、“活”起来,于文化本身发展有益,于增进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认同,同样意义重大。传统之道,学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
如今,“90后”“00后”对国粹、国货的重新追棒,成为了促进传统商业文化新兴的动力,他们的自我风格、生活态度,抑或是对文化的认同,都体现在国潮的流行过程中。国潮是中国品牌的新制造,更是中国制造的新转型,中国智造的新产物。国潮国风不再是老气、传统的符号,而是一种国际的文化浪潮、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悠悠国潮风,浓浓自豪情,“国潮”是中国年轻一代在追逐文化潮流中寻找到的精神契合,“90后 ”“00后”作为生活在国家最繁荣兴盛时代的新一代炎黄子孙,应传承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推陈出新,以己之新立文化之兴。
“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常天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