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陈曦 记者 彭婷婷)拍槌虽小,却能创造不容小觑的价值。近30年来,随着我国拍卖行业及市场的兴旺发展,如今每年都有逾万亿元的成交额在拍卖师的槌下诞生。可以说,在有市场交易的地方,都可见他们的身影。鲜为人知的是,在诸多领域执槌的拍卖师并非“报价机器”,而是需要长期不断“修炼”后才能站到台前,可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9月17日傍晚,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的“中拍杯”第五届全国拍卖师竞赛在北京圆满落幕。经过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安徽省的年轻拍卖师王健根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备受瞩目的“金槌奖”。“银槌奖”三名、“铜槌奖”六名以及其他专项奖也名花有主。
“全国拍卖师竞赛自2002年举办首届以来,至今已培养并选拔了一批具有卓越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扎实、严守职业道德、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拍卖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介绍,作为中国拍卖行业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本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大力弘扬专业精神,旨在全面展示优秀拍卖师职业风采,激励新一代拍卖师践行“拍卖成才,报效祖国”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贡献不可或缺的拍卖力量。
自开赛以来,这项赛事备受关注。据了解,本届竞赛从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拍卖师中经过初赛后选拔出85位选手进入复赛,再通过三场紧锣密鼓的复赛,优中择优,30位选手晋级决赛。在不少人看来,这场中国拍卖师“打擂台”更是人才“大比武”,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决定着槌下能否生金。
“中拍杯”第五届全国拍卖师竞赛现场。
一“槌”定音引关注
“1800万元……002号牌先生出到了3000万元,还有出价的吗?”“这件拍品难得一遇,您再加一口?”“5800万元最后一次,成交!”……
随着拍卖师手中的槌落,一“槌”定音,拍品成交——这正是拍卖的精彩所在。而执槌的拍卖师往往站在“C位”,主导着全场气氛和节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看着场内及委托席买家的状况,一个眼神、一声询价,通过数轮“你来我往”的竞价后,标的物的身价攀升……一位优秀的拍卖师往往既有镇定自若的气势、灵活应变的能力,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拍卖师这个职业仍显得较为遥远与陌生。
据了解,国家注册拍卖师职业资格是目前国务院以清单形式予以保留的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而该职业资格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实施密不可分。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拍卖法中对拍卖师有相应的条款规定,自此依法建立了国家注册拍卖师职业资格制度。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自制度建立以来,至今有超过1.5万名拍卖师通过考试取得了职业资格。
尽管从业人数不多,但拍卖师无疑是一场拍卖会中必不可少的“灵魂人物”,也是发现拍品价值的重要推手。放眼不动产、无形资产、文物艺术品、机动车、农产品以及股权、债权、产权等诸多拍卖领域,拍卖师群体所发挥的力量、创造的价值有目共睹,直接推动拍卖成为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中国海外文物加快回流,以及实现非标资产、国有重要资源有效配置的现代流通方式。
在拍场诞生的许多“第一”“纪录”“天价”等,都与拍卖师台上的表现密不可分。例如央视广告招标拍卖第一槌、中国文物艺术品步入“亿元时代”第一槌、公车拍卖第一槌,以及每天超过1000万枝鲜花成交助力乡村振兴……在拍卖师的槌下,诞生了不少承载社会、经济发展共同记忆的重要拍卖纪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创新扩展到现场与网络同步、网络直播等领域,不少优秀拍卖师落槌的高光时刻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关注。
“主持人”不足以概括
“我出1元!”“加到保留价!”“这件拍品能出境吗?”“明明是我先举牌,你怎么给他了?”……
公开、公平、公正,是拍卖行业必须坚守的原则,而拍卖师则是规范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一环。拍卖会现场往往充满了不确定性,易出现干扰竞价秩序、无视拍卖规则等行为,突发事件也考验着拍卖师的判断力、应变力和控场能力,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谙熟程度。在本届大赛决赛阶段的“模拟主持”环节中,7位来自拍卖实务、法律、营销、传播、主持等领域的专业评委一同开启了“刁难”选手模式——一会儿“抬杠”、一会儿打乱竞价阶梯报价、一会儿出其不意提问……而这一模拟拍卖会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正是识别选手综合能力的“试金石”。
随着我国拍卖行业不断发展,对新时代执业拍卖师综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拍卖师作为行业核心人才所面临的挑战,从本届大赛设置的4个主要环节就可见一斑:快速报价——需熟练把握阶梯进行唱价,务求心算迅速而准确、语言表达清晰;知识问答——除了拍卖业务相关知识,还需了解法律、艺术、经济、心理学等综合性知识;模拟主持——对拍卖相关法律和标准等方面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项目策划——需从标的分析、市场分析、成本估算、拍卖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拍卖项目综合管理,且环环相扣。据了解,晋级决赛的选手大多已在业界崭露头角,但面对拍卖师大赛中的各种考点“陷阱”时仍然如履薄冰,最终能顺利过关并赢得高分者实属不易。
培养一名“以一当百”的拍卖师并不容易。据了解,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至今已举办35期拍卖师资格培训,一路引领着拍卖师队伍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即使取得了职业资格证,拍卖师仍需通过大量的拍卖实战来积累经验、磨练技能。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表示:“拍卖师不仅仅是一位‘主持人’,还应是了解某一标的类型的‘专家’。他们是熟悉拍卖法律的‘专家’,可以应对现场可能出现的争议和纠纷。此外,他们还是洞察现场竞买者心理的‘专家’,可以引导充分竞价;是熟悉市场行情的‘专家’,对标的行情及合理的价格区间有准确把握。”欧树英介绍,本届拍卖师竞赛新引入的“唱价”“项目策划”及网络现场同步竞价环节,体现了拍卖行业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的趋势,旨在引领拍卖师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拍卖师的资深教官和本届拍卖师竞赛的评委,关海亮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拍卖师竞赛将选手们的才情与信念交织起来,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真实演练各项拍卖业务,以彰显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对技能的追求,以及对卓越的执着。“更重要的是,大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鼓劲’的目的,为拍卖行业培养、发掘、选拔、聚集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本届大赛中,7位来自拍卖、法律、营销、传播、主持等领域的专业评委对选手展开了现场模拟拍卖会的考验。
当拍卖师遇上AI
“不疾不徐、咬字清晰、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好棒!”“这个策划的高分点是新业态的引入。”“没想到在拍卖师竞赛赛场上看到了‘元宇宙’!”“拍卖也讲究与时俱进,不仅是举牌竞价,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本届拍卖师竞赛的获奖选手大多为80后、90后,分别来自北京、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等地。虽有着各不相同的行业背景和工作资历,但他们各有所长、各显神通,并能够“过五关斩六将”,获得评委们的肯定和观众的掌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拍卖师的风采。
拍卖师竞赛全面考察了选手的判断力、应变力和控场能力。
“手中有槌,心中有光!”作为新晋“金槌奖”获得者,王健根用本届大赛的口号向中国商报记者表达了“摘金”的心情。这位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拍卖师,其实是一位“拍二代”,在上一代长辈的影响下,对拍卖事业有着极大的热情。他说,“拍卖既是工作也是理想”“我是个工科男,但我从来没有认为过AI会替代拍卖师”。来自浙江的拍卖师江婧怡是“银槌奖”获得者,同时她还以稳健的台风、清晰的表达获得了“最佳口才奖”。江婧怡告诉记者,她平时工作以文物艺术品拍卖为主,这次在复赛和决赛中抽到了资产拍卖的考题,“挑战的同时也是自我检视、与不同类型选手交流学习的难得机会”。
如何利用直播玩转拍卖?AI会取代拍卖师吗?赛出水平、风采的同时,年轻的拍卖师们也让业界看到了拍卖运作中的不少创新之处,引发了数十万人线上围观、热议。除了地产、房产、股权、机动车、农副产品、文物艺术品等老生常谈的标的,包括地铁广告位、关爱自闭症儿童慈善项目、非遗工艺品、文创礼品、数字藏品等也纷纷进入选手们的视线,体现了他们拓展行业触角、挖掘拍品价值、激活新业态的思考。
在关海亮看来,拍卖师大赛既是对老一代拍卖人的致敬,也是对新一代拍卖人的鼓舞。赛场上,输赢固然重要,但竞赛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屹立在每位拍卖人心中那把永不褪色的‘金槌’,才是我们行业力量的精神源泉。愿每一位参赛选手都能从较量中找到自己和前进的方向,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新的起点。”
本届大赛评委组组长、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拍卖研究中心主任范干平认为,大赛正是整个拍卖行业、市场以及拍卖师水平和状态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和展现。他肯定了年轻拍卖师们意气风发的表现,同时也指出,有选手在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陷进考官设计的剧本陷阱。例如在“模拟主持”环节,关注网络与现场同步拍卖是本届新增的一个考点、亮点,但选手普遍存在对网络出价关注度不够的问题。此外还包括对竞价阶梯的设置没有灵活处理、对现场突发状况应对经验不足、台风表演色彩较重等问题。“希望我们的拍卖师尤其是年轻人,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能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而不应是千篇一律。”范干平建议道。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本届竞赛不仅是行业内的一次“大检阅”,更是一次面向社会的“大传播”,让更多人了解、熟悉拍卖师这一职业,以及整个拍卖行业的发展步伐。记者观察到,前来现场观赛或是围观线上直播的观众中也不乏行外人。他们在为选手加油鼓劲的同时,也围绕各自心中最棒的拍卖师展开了讨论,甚至还有00后观战者跃跃欲试:“我也想上台比一把!”
伴随着第五届“中拍杯”全国拍卖师竞赛各大奖项的揭晓,拍卖师也正成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职业。(图片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