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变“萝卜地”为“聚宝盆”

2023-09-19 16:26:38中国经济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157 分享

又是一年丰收季,河南省卫辉市汲水镇下园村村民张海一大早便扛着锄头来到自家菜园忙活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满眼望去,一排排温室蔬菜大棚整整齐齐。棚内一片翠绿映入眼帘,黄瓜、茄子、萝卜等各式蔬菜长势喜人,焕发出勃勃生机。他说:“以前种菜看季看风看雨,现在下园农业示范园落成,菜好种,钱好赚!”

近年来,卫辉市汲水镇下园村坚持“二马”机制,始终坚持以现代化农业建设带动乡村振兴,依托高标准钢结构棚室蔬菜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现农业与生态的有效衔接和完美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名片。

下园萝卜上青下白,个头匀称,肉厚汁多,口感脆甜。相传明神宗时期,璐王朱翊镠就藩于卫辉府,曾吃过一道萝卜炖羊肉,对其赞不绝口,于是特命人将百斤下园萝卜作为上乘贡品送往北京,因此下园萝卜也被称为明贡萝卜。2012年,下园明贡萝卜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原贡品”名录,成为卫辉市代表性土产。

下园村把握机遇,开展多方合作,发力规模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创新“公司+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镇政府牵头,企业投资办厂,村集体协调推进,成立明贡下园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明贡萝卜品牌,积极发动村民入股种植。既有效化解资金难题,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目前累计投资700万元,流转土地600余亩,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29座,提供岗位228个。2023年,计划再追加448万元投资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卫辉市汲水镇下园村支部书记张治说:“我们打造新型农业产业,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办厂开工打造框架,做单一农产品。项目落地后,如何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如何打通销路,如何实现村民增收才是关键一步。”为此,合作社总结探索出一套“科学发展、多元经营、农旅结合”的园区运营模式。

生产上,聘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村民引进新型种植技术。配齐智能化农业设备,采取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后,下园萝卜平均亩产能达到8000斤左右。销售上,一方面,加大农贸市场、超市供货扩大本地销量,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产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学习“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电商平台、网红直播带货方式,对外提高优势农产品知名度,打响下园明贡萝卜名号。产业上,建成集采摘、观光、休闲、批发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结合区域种植优势,分批种植时令蔬菜、各种反季蔬菜,吸引广大游客前来体验农家风情,亲身感受农业生产乐趣。一系列内生手段,使得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近30%,80余户农村参与分红,平均增收达5000余元。原本平平无奇的萝卜地,终于摇身一变成为下园百姓的聚宝盆。

下一步,卫辉市汲水镇将进一步挖掘农业生态、文化、社会等功能,做好卫辉市农业生产“领头羊”,将下园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推广至全镇乃至全市,点石成金,走好群众致富之路。

(原标题:变“萝卜地”为“聚宝盆”)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