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

数字转型、队伍建设、捐赠创新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未来可期

2023-09-19 14:59:07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589 分享

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慈善行业朝着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方向发展,慈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慈善捐赠创新实践不断,共同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慈善事业未来可期。

慈善行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了《中国数字慈善发展报告》。报告从数字慈善的内涵外延、发展脉络、治理格局和未来趋势等角度进行了探究,以互联网慈善募捐平台为样本比较分析数字慈善典型案例,深度挖掘了不同主体开展数字慈善的业务场景和作用价值,基本表明了当前我国数字慈善的发展状况。

aca11f0b43ff670c1cf1c282d5cf738.jpg

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数字慈善以捐赠和交互为核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首先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慈善募捐和捐赠方式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跃升;其次是借助移动互联网应用,以创新多元的行为公益扩大了公众参与慈善的流量规模;第三是借助更多数字化工具,使捐赠人、志愿者、慈善工作者、爱心人士融入数字慈善生活,推动了慈善行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我国数字慈善的发展还面临一定挑战。例如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人才始终是数字慈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慈善行业中仍然存在瓶颈;再如捐赠人、以慈善组织为主的受托人、受益人三者如何使用数字媒介匹配供需,打通虚拟与现实的障碍;又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网站平台、社会力量如何通过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在建设数字社会上有新突破。

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在数字慈善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蚂蚁森林”“蚂蚁庄园”“蚂蚁新村”和支付宝公益平台等公益产品,通过丰富有趣的场景,吸引了亿万公众参与“人人慈善、随手公益”。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黄庆委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慈善效能,促进了社会信任。

中慈联副秘书长张晓青表示,接下来,中国慈善联合会还将开展相关政策研究,进一步提升慈善行业的数字化、专业化水平。

慈善从业人员职业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劝募员是指在慈善组织中,从事公益慈善宣讲、募集款物、捐赠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是公益慈善领域唯一制定技能标准的职业。慈善领域此前未开展职业认证,慈善组织的在职人员普遍缺少系统学习,虽有部分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了公益慈善管理学科,但教学内容与业务实践衔接不够,对在岗人员指导性不强;社会对募捐工作的专业性认知有限,从业积极性不高;慈善工作者没有专门的职业级别晋升通道,缺少归属感。募捐人员专业性不足、人才队伍不够壮大,影响了社会捐赠总量和慈善项目的社会效益。

图片1.png

近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发起的劝募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在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上正式启动。

四川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胡建林认为,慈善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劝募员认定工作则是慈善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陈冬青表示,慈善人才的专业能力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的支持。

股权慈善潜力巨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权成为私人财富的重要表现形式,富有的人群或家族纷纷选择将包括股权在内的家族财富捐赠成立基金会、信托,用于慈善事业。股权慈善与家族传承紧密相关,对保持家族基业长青和家族精神的永续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77df4db27f6ed65902e88b4f539d189.jpg

股权慈善是以股权作为主要媒介,从事专业慈善活动,其实践类型主要有股权捐赠、股权慈善信托、慈善财产的股权投资。股权慈善具有推动社会财富再分配、为慈善事业提供源头活水、实现慈善效益倍增的社会功能,实现平稳的财富代际传承、实现慈善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经济功能,以及弘扬企业家精神、传承家族文化、传播企业文化、塑造慈善文化的文化功能。

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主任委员蔡概还表示,我国股权慈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但其仍是助力第三次分配落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捐赠股权自愿助力公益慈善活动开展,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融合了企业、社会组织、有影响力的个人等社会力量,为调节社会收入和均衡财富阶级提供助力,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朱波 文/图)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