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江苏连云港市举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高达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欧班列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河南郑州,X8202次中欧班列(郑州)等待发车。(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合作空间更广阔
眼下,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中欧之间加强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而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缩影,中欧班列也见证着该倡议的巨大潜力。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沿线国家积极参与,探索出一条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作为抓手的中欧班列,下一步要怎么发展?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致辞中表示,要共建中欧班列高效运输体系、安全治理体系、多元通道体系和创新发展体系。
中欧班列门户网站日前正式上线。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表示,网站是中欧班列及铁路国际联运货运代理业务的入口,设立了多个语言版本,提供需求提报、合同签订、境内外业务办理等“一站式”综合业务服务和一手信息,为国内外企业、物流平台等开展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业内人士表示,包括开通门户网站,此次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共形成了48项合作成果,其中,国家层面6项,包括发布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推行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电子提单、实施中欧班列重点铁路口岸及后方通道扩能改造项目等;地方和企业层面42项,主要为地方、企业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达成的务实合作成果。
互联互通再扩围
如今,中国境内已铺画时速120公里的中欧班列运行线86条,联通中国境内112个城市,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互联互通。
十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推进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亮点纷呈,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一批标志性项目。
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这些开放大通道为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把“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软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把“心联通”作为重要保障。当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已经基本形成,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进度加快,国际航运规则标准对接等“软联通”进展也较快。
事实上,中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的制造业久负盛名,是国际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在疫情期间,在国际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的背景下,中欧班列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欧班列继续作为连接中国、欧洲以及“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运输纽带发挥其在国际供应链的支撑作用。
激活发展新动能
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
中欧班列能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源于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获得感”:欧洲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出口的农机在中亚的农田上协助当地农民播种收获、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不出10天就抵达越南市场;秉承互联互通理念,中欧班列满载着“中国制造”“中国机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全面开花”。
在互联互通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共赢中实现机遇共享,中欧班列顺应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开放合作、共谋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愿望,展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受到沿线国家的欢迎,为沿线各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格局,便利贸易交流,提供工作机会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超过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根据海关统计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15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3.6%,占我国外贸规模的比重为46.6%。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这十年,是共建国家同心协力、共赢发展的十年,也是中欧班列不断探索创新、破茧成蝶的十年。面向未来,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巩固稳定提升”主线,共同把中欧班列打造成为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