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全国夏粮旺季收购接近尾声,秋粮开始陆续上市。9月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入市,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同时进一步强化粮情跟踪调度,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指导,统筹推进粮源调度、储备轮换、产销衔接等,认真做好粮食保供稳价。
秋粮收购涉及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中晚稻已零星上市。通知提出,要激发购销活力,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要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加强政府间战略协作,拓展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成果,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产销洽谈活动,推动粮食跨区域高效顺畅流通;鼓励支持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民通过订单收购、代储代销等方式,建立健全粮食购销长效合作机制。另外,要加快构建粮食收购市场化融资支持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巩固提升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使用成效。
通知提到,秋粮收购工作中,有关企业要主动服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发挥仓容、资金、渠道等资源优势,合理把握收购节奏,切实发挥引领收购、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中储粮集团公司要切实履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合理布设收购网点,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前做好政策性收购准备。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申请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要严格执行质价政策,按质论价,不得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拒收符合标准的粮食,不得损害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各地可采取地方临储等方式,确保农民售粮顺畅。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口,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政策性收购资金要及时足额供应,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秋粮上市后,粮食市场平稳运行有保障。通知指出,要持续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粮食市场动态变化,紧盯重点品种、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加强分析研判,丰富政策储备,掌握工作主动。同时,严格落实粮食收购监督检查工作要求,严肃查处“转圈粮”“以陈顶新”“先收后转”“虚假收购”“压级压价”“未按规定明码标价”等违法违规问题。
目前全国夏粮旺季收购接近尾声。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收购夏粮超6300万吨,今年夏粮上市以来,市场购销活跃,面粉加工、饲料、储备等企业抢抓粮源,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贸易企业积极采购,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农民择机择价售粮,小麦市场购销两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度显示,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超过5700万吨,早籼稻超过600万吨,收购量较去年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