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贵州报道(记者 谢忠义)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始终将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来抓。以产业大招商为主抓手,以开发区(园区)为主阵地,围绕产业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朝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迈进,已形成以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为支撑、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据介绍,遵义全力推动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基地建设,截至2022年年底,遵义市白酒生产许可获证企业451户,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48户,遵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24.6万千升,完成产值1116.4亿元。
遵义资源精深加工以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锰及锰加工为主,铝、锰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储量分别为50853万吨和10997万吨。遵义现有资源精深加工企业40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户。遵义有丰富的煤炭、电力、页岩气等资源。在煤炭资源方面,探明储量为78.6亿吨,遵义现有火电、水电、新能源等电力总装机995.13万千瓦;现有变电站258座,最大负荷505.7万千伏安,年供电量287.7亿千瓦时,2023年预计达到264座,最大负荷530.9万千伏安,年供电量289亿千瓦时。在页岩气资源方面,储量9926亿立方米,已投产48口井、产能4.5亿立方米,2023年预计产能约6亿立方米。现有能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9户,今年1—7月共计完成产值162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遵义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连续两年迈入全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国家“千兆城市”提前创建成功。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7.95%,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44.67,集聚数字经济企业超600户,数字经济总量超1500亿元。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数据中心5个,规划提供算力405Pflops,当前可提供算力3.9Pflops,已具备发展算力产业的基础。
遵义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相关产业主要分布在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以容百锂电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材料体系。2022年完成产值77.64亿元,占贵州的15%,同比增长112.1%。今年1—7月完成产值47.97亿元,全年预计可突破100亿元。
遵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向承强说,遵义将以贵州“六大基地”建设为牵引,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具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将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生态基础最牢固、生产工艺最独特、产品品质最卓越、标准体系最权威、产区品牌最响亮、酱酒文化最鲜明的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依托全市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扎实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统筹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铝、锰、钛等资源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另一方面将抢抓全省创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国家数字能源基地和全市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四大机遇”,规划建设黔北能源基地,推动基础能源产业、电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产业禀赋、围绕数字赋能,积极实施公共数据开放开发,强化数字要素优质供给和流通交易,推动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培育价值引领的算力产业生态。并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新能源电池和上游材料发展为主线,多元化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下游应用,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省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园区,成为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重要发展极,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为省内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供配套。
向承强表示,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以酱香为主导的白酒产能达80万千升、总产量达60万千升,助推3—5家白酒企业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10强;力争全市资源精深加工关联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力争全市现代能源总产值达到33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50%,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50,实现城市运行指标数据汇聚率达100%,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典型场景应用达35个,提供20Pflops以上算力,建成5G基站2.5万个。力争建成完善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遵义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实现2093.47亿元,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90%,同比增长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