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 (丁晨 记者 彭婷婷 文/图)“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国际化正成为我国机动车拍卖新时期发展的显著特点。”9月12日,在合肥举办的首届中国机动车拍卖行业大会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如是说。
据介绍,我国机动车拍卖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的,从罚没车辆拍卖到公车拍卖,再到社会车辆拍卖及电商平台网络拍卖的兴起,至今整整走过30年的里程。尤其是2015年、2016年其间,随着公车拍卖潮的兴起,为机动车拍卖的社会化发展做了有效宣传,也助推了机动车拍卖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近年来,在全面取消限迁政策、活跃二手车市场和一系列促进二手车交易利好的政策下,机动车拍卖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全面走向了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商报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中国机动车拍卖市场连续五年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交额更是在五年内翻了两倍。特别是在2022年,拍卖成交额高达272.84亿元,同比增长18.6%;成交量64.5万台,同比增长34.8%,创历史新高。“这一速度不仅大大高于中国汽车销量2%的增长,同时也远高于中国二手车市场近五年来约10%的复合增长率,这一数据表明中国机动车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黄小坚进一步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道。
据现场发布的《2022中国机动车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显示,过去的一年全国机动车拍卖成交额已近300亿元。“从这份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机动车拍卖业呈现出五个突出的新特点——市场增长进入快车道、网络拍卖渗透率迅速提高、‘低碳绿色’指数迅速提升、专业机构的认可度持续提高以及市场集中分化进一步加强。”黄小坚表示。
但同时,行业内部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汽车流通市场空间潜力巨大与拍卖服务能力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国际国内双循环要求与现有国际化业务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机动车绿色发展方向与低碳专业能力水平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此外,行业外部,税收、转籍政策落地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对此,黄小坚表示:“中拍协将进一步就行业标准、自律公约、职业守则、操作指南等方面持续开展专业规范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企业专业化、网络化、多元化、国际化业务等发展能力,努力促进龙头企业、区域企业和细分专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同生共长”。
拍卖交易方式作为非标资产定价的有效方式,其价值发现功能、专业服务优势、快速流通特点已经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成为我国机动车流通体系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而中国的机动车拍卖行业也已经融入汽车流通产业,成为机动车流通产业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黄小坚认为,在市场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还需关注三个维度,即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市场专业细分与专业队伍形成。此外,还要发挥拍卖在汽车流通和社会消费中的推动作用,促进政策、市场、消费和出口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助力机动车拍卖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落地合肥也成为与会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黄小坚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安徽是中东部崛起的代表,合肥是其省会城市,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聚集地,拥有着雄厚的汽车产业体系以及发达的汽车流通体系,是中东部活跃的区域汽车消费市场。”在他看来,以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体系作为背景条件,可以为发展成为机动车拍卖活跃的地区中心提供优越条件。“本次大会将总结这十年来机动车拍卖市场的发展,明确新时期机动车拍卖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黄小坚说。
为期两天的首届中国机动车拍卖行业大会,吸引了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国内外行业专家、拍卖企业及平台、二手车商、租赁企业、出行平台等各方人士,他们纷纷就我国机动车拍卖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9月13日上午,与会嘉宾还将就“新能源车拍卖&拍卖服务生态”“二手车出口的拍卖模式”等话题展开讨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