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上输入几个关键词一秒制成精美的AI油画,站在体感互动镜头前可以任意穿越到历史“名场面”,轻轻拉动手环为屏幕上的世界名画变换上百种风格……刚刚闭幕的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吸引了上百家国内知名文化公司参展,展出的产品应用兼具沉浸式、现场感和科技感。
近年来,以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创意的转化成果层出不穷,丰富了文化市场供给。同时,新的文化业态和消费场景反哺数字文化产业,推动了一批行业巨头和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发展,为文化数字化建设注入了创新动能。
一方面,中国经济回暖向好的态势提振了文旅演出市场热度,各地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览馆、景区、大型文艺活动主办方向其订购成套的智慧文博、数字文旅软硬件商品及服务,客制化内容订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文化数字化、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持续释放。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占文化产业51.4%,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科技+文化”所激发的乘数效应正在逐步扩围,其发展成果已经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新闻出版、博物馆及文物保护、数字互动娱乐、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既满足了受众需求,也推动了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根据规划,要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在第十届西部文博会上表示,要坚持创新驱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
可以预见,诸多利好政策将进一步激发“科技+文化”乘数效应。各地应以落实政策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持续打造创新链、延伸产业链、做强价值链,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消费模式,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让科技赋予文化创意更多的新奇与魅力,助推文化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张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