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规范职业培训市场 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2023-07-13 11:27:56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096 分享

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实施《北京市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单用途预付卡预收资金监管细则(试行)》。监管细则明确了预收资金监管模式、存管比例、支取方式、退费方式等内容,学员自签订合同并完成付费之日起七日内没有参加培训的,可以无条件退费。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一些机构和单位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针对职业培训市场存在的一些乱象,社会反映十分强烈,相关投诉量居高不下。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决定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

如果说,教育培训机构夸大宣传和违规营销刺激的是社会教育焦虑,那么职业资格考培乱象撩拨的则是社会的职业焦虑和收入焦虑。除了高收费之外,职业培训市场还有攻击竞争对手、虚假承诺等不规范表现。虚假承诺的内容包括承诺的师资与实际师资相差甚远、承诺的上课培训时间与实际培训时间严重不符、承诺“包一次通过,包拿证”等。事实上,职业资格认证实行考试和培训相分离,考试是由专业部门组织,培训机构“夸下海口”是不正常的。时下出现的这种考证虚火,以及大量学员对于挂证收益不切实际的期待,都与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和诱导密不可分。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市场乱象,其实存在已久。新职业拥有广阔前景,但是相较于传统职业,新职业不可避免会遇到“成长中的烦恼”。目前新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一些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及用工单位的所需脱节;一些机构和单位在利益驱使下,以“高薪挂靠”“短期速成”“市场短缺”等名义诱骗消费者,发放各类“山寨证书”,违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该行业乱象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数千万报名学员的权益,也对相关行业的正常秩序造成损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细究起来,一些职业培训机构敢堂而皇之地“套路”消费者,主要是由于监管滞后,对违规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因此,规范职业培训市场,提升标准化、透明化程度,告别虚假宣传、违规操作,离不开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一方面,要斩断虚假广告的传播链条,重罚不具备相关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规范相关考试科目的招生信息和报考渠道。另一方面,针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包过”机构,监管部门应细化权责,重拳出击。只有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才能避免新职业培训野蛮生长,促使新职业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吴学安)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