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
对此,山东省平原县龙门街道郭刘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一方面通过“沉浸式”体验促使学生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兴趣,在劳动实践中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创造,达到了磨炼意志、培养才干、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孩子们更加尊敬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更懂得感恩。
在活动基地,孩子们给缺水的菜苗浇水,拔掉地里的野草,整理修剪菜苗……在生机勃勃的基地里,各种蔬菜享受着阳光,滋润着雨水,吸收土壤里丰富的营养,在老师和孩子们的细心照顾下,小苗们正在茁壮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现场可以看到,老师向学生们讲解当前劳动实践基地里种植的蔬菜管理事项,比如说:这几天气温高,蔬菜需要浇水。浇水有哪些注意事项等等种植和管理要点。
对于劳动课的成功开始,郭刘小学的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开设了劳动实践基地。基地统一铺设地下供水管道,统一设置防护栏,统一施肥灌溉,统一立牌划分到班,以班级为单位,以季节性多品种蔬菜种植为主,四季见绿,实行自主建设管理模式,班主任积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为全体学生搭建起劳动体验、劳动教育的平台。”
菜苗在慢慢长大,孩子的心理也在慢慢成熟,每次劳动课,孩子们看着一个个细心照料的果实渐渐长大,他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同时,老师们还耐心地和孩子们讲解不同蔬菜的生长要素,花期、果实情况的不同,同学们认真听完后,便积极的观察菜苗的生长,还一起讨论着丰收的日子,畅想着果实变成一道道美味的菜肴,期待着丰收的喜悦。
郭刘小学的负责人表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中小学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平原县各学校根据上级统一要求和相关部署,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他还表示,这样的活动课慢慢补充劳动的内容和场景,增加孩子的体验感、获得感、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在活动基地,孩子们三五成群,伸长小手臂,仰着小脸,随着一声声“咔、咔、咔”的轻响,一个个果实从枝头落下,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收获的幸福。孩子高兴的说,“学校里的蔬菜和外面买的蔬菜就是不一样,因为这些蔬菜跟我们一起成长,有我们的劳动在里面。”
从课本生活到劳动实践落地,郭刘小学教学不拘于课堂,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感受农耕之不易。同时也让“双减”政策在该校落地生效。
对此,平原县县教体局负责人表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能力,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劳动本领,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铭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