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民生>

多方面强化顶层设计 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

十八部门发文 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2023-06-02 09:21:46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414 分享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在什么阶段、设置什么课程内容,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命题。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支撑服务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2.png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图为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内江中小学生正在体验科普展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

作为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旨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在如何做实学校科学教育方面,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意见聚焦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重点项目,建立工作台账,排查指导。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和实验课规定动作,并拓展科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育学生科学梦想。特别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上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科学类课程教师供给,在专业培养、师资培训、岗位编制、评价机制等多个环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员等队伍的建设。

意见明确,要做宽校外科学教育资源。近年来,我国校外教育飞速发展,持续加强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优质校外场馆(所)建设。同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也纷纷建立各类科学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极大丰富了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但是,也出现了资源分布散乱、质量良莠不齐、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对此,意见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盘点、精选、补充资源,全面动员相关单位,加强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强化供需双方对接,明确开展科学教育的时间和次数要求,让参与方式变“短期”为“常态”,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的“双向奔赴”。

三是加强宣传介绍,加大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让科学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家喻户晓、相关资源唾手可得,让爱科学、学科学成为社会风尚。

统筹各类教育资源

  海量社会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有序管理?据了解,我国的科学教育资源广泛分布在各个部门、领域、行业,经常出现资源重复建设、结构性缺项、供需双方缺乏精准对接等问题,致使资源浪费或无法有效利用。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现有科学教育资源和工作机制基础上,将做好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构建。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智能化管理,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科学教育”专题建设,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以“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进一步推广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利用效率。

对于如何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的帮扶托底工作。在工作原则上,要求强化宏观调控,将各类项目和有形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关心帮扶指导。

在硬件支持上,安排建设“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场所援建工程”等项目。在资源供给上,明确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在社会动员上,部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尤其是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培训专业人员。

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

科学教育是以自然科学内容为主,发展个体及群体科学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根基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突破口,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大计。

意见指出,要做好相关改革衔接。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指导各竞赛组织方在竞赛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参赛学生家国情怀;突出集体主义教育,为参赛学生未来从事有组织科研打牢思想基础。

同时,意见明确,“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项目在选拔、培育、使用上有各自的侧重点,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培养效率。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坚持素养立意,强化实验考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鼓励本科阶段开设《科学技术史》选修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科学教育相关领域研究的支持。设立一批试点区校、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及时宣传工作进展和成果,积极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意见提出,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专家表示,中小学时期的科学教育重在体验、重在启发、重在培育,通过感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这需要从事科学教育的人员思考新情境下科学教育的方法策略。面向新时代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调研学生学习的需求,需要系统设计若干教育主题,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科学教育真实发生。  (依琰)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