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高科,原创>

北京针对大模型产业化发展提出21项措施

利好政策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3-05-25 09:22:27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547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蔡佳文今年年初,ChatGPT的出现加速了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北京更是抢先打响了大模型地方战的第一枪。近日,《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措施)公布,从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监管五大方向,对北京大模型发展提出了21项措施,并面向公众征集意见。

2.png

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智慧家庭”体验区吸引许多民众前往体验。图为市民与机器人对话。(图片由CNSPHOTO提供

第一枪“打响”

措施是国内首个地方政府紧贴AI大模型产业化发展提出的专项措施。在具体内容方面,北京大模型发展提出的21项措施颇具看点。

在算力方面,措施提出加强与头部公有云厂商等市场主体合作,实施算力伙伴计划,并确定首批伙伴计划成员,明确供给技术标准、软硬件服务要求、算力供给规模、优惠策略等,向在京高校院所和中小企业公布一批优质算力供应商。还将新增算力建设项目纳入算力伙伴计划,加快推动海淀区“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朝阳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快速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支撑千亿级参数量的大型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大规模精细神经网络模拟仿真模型、脑启发神经网络等研发。同时,针对弹性算力需求,建设统一的多云算力调度平台。

在数据方面,措施提出整合现有开源中文预训练数据集和高质量互联网中文数据并进行合规清洗。同时,持续扩展高质量多模态数据来源,建设合规安全的中文、图文、音频、视频等大模型预训练语料库,通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社会数据专区进行定向有条件开放。加快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开放的“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提升北京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库规模和质量。搭建数据集精细化标注众包服务平台,开发集成相关工具应用的智能云服务系统等。

在应用方面,措施就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大模型训练数据采集及治理工具研发、开放大模型评测基准及工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且明确划定了政务、医疗、科研等作为落地场景,率先实现大模型技术赋能,包括支撑“京策”平台优化政策规范管理和精准服务,辅助市民服务热线更高效回应市民诉求等,以提升办事服务便利度。

在监管方面,措施提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营造稳定包容的监管环境,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科研等非面向公众服务领域实现向上向善应用,并做好对拟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评估,建立常态化服务和指导机制,指导算力运营主体落实法律规定,持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伦理治理和自律自治能力。

多方加快布局

大数据、大算力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走向大模型时代。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利好频频释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其实,不仅是北京有所行动,其他地区也在陆续行动。5月4日,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此次“悬榜”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新设立“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鼓励人工智能企业依托大模型技术开发应用。去年12月,《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提出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去年9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提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国内众多企业也加快相关业务布局,推出各自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

5月20日举办的2023年(第29届)北京科技周上,10项大模型展品亮相人工智能展区。作为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出支持9种语言生成高质量图片的“画师”FlagStudio;“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是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其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接近人类,已在工业质检、影视创作、智脑座舱、手语教学等数十个领域展现出广阔潜力;“式说”大模型则在生成式对话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与企业私有数据联网,分析信息和数据等,成为员工的业务助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近日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了两款大模型产品“360智脑”以及AI生图工具“360鸿图”。周鸿祎表示,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每个城市、每个政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大模型。城市、政府专有大模型不仅能为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还能成为办公人员强大的助手。

聚焦安全问题

多方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加快创新步伐,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的同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科技伦理等问题也引发各界关注。如何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协同发展成为同样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关部门对此早已有所安排。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同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同时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前需申报安全评估。

为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协同发展,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要继续促进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规则,兼顾行业创新的同时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深化人工智能伦理国际交流,积极参与科技伦理治理国际规则制定,引导人工智能科技伦理与标准规范的发展方向。

专家表示,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伦理、规范、标准和技术的融合,为智能体构建与科技向善的人类共同理念相契合的学习、理解和行为模式,以及更具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的行为边界,让智能体系能理解并践行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