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共建共享 安徽郎溪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共赢

2023-05-24 14:10:17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878 分享

中国商报安徽报道(记者 刘群 文/图)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抢抓机遇,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县域排头兵,以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为总抓手,先行先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郎溪县位于长三角区域地理中心,皖苏浙“三省通衢”。

苏皖合作示范区包括江苏省溧阳市和安徽省郎溪县、广德市,总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2035亿元,常住人口约168万,是全国首个以县为单位、以生态为底色、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跨省合作区。

GetAttachment (3).jpg

郎溪县上海白茅岭农场1500亩的蓝莓基地。

“一地六县”合作区包括上海白茅岭农场,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广德市,总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5697亿元,常住人口约390万人,是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区、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一体化合作发展体制机制试验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

2018年,“一地六县”合作区被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框架。同年,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召开,松江区、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苏州市、湖州市、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九城市共同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由此,科创走廊从城市战略上升为长三角区域战略。据介绍,“一地六县”合作区战略构想,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有效之举。

GetAttachment (4).jpg

展示中心的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区域规划图。

作为苏皖合作示范区桥头堡,郎溪县近年来积极与江苏溧阳等地积极开展交流合作,签订了系列双边、多边协议,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政务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探索建立了共建机制,高位推动苏皖合作示范区特别是先导区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共赢。

定埠港是郎溪县参与苏皖合作的一个缩影。定埠港位于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港口岸线长640米,共有1000吨级泊位8个,配套堆场及仓库面积约7万平方米。码头配置有集装箱桥吊、集装箱正面吊、通用龙门吊、固定吊、装船机等大型起重装卸设备10余台,具备集装箱、钢材、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进出口装卸能力。

据介绍,自开港以来,定埠港累计吞吐量突破1200万吨,开通省内首条县级集装箱航线,服务县域及周边企业近百家。2021年以来,投资1.5亿元的定埠港二期及临港产业园项目启动,定埠港三期及综合服务区项目完成总体规划布局,建成后定埠港件散货年吞吐能力可达1500万吨、集装箱30万TEU。据悉,未来的定埠港将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国家战略引领下,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和港航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共同促进宣城市水运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GetAttachment (5).jpg

展示中心的汽车零部件展示区域。

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展示中心位于郎溪经济开发区。展示中心布展面积约1600平方米,布展投资约2000万元,于2021年11月投入使用。

在展示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分为序厅和展厅两大部分:序厅主要通过视频短片介绍郎溪县和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展厅分为《绘·锦绣宏图》《创·郎溪特色》《谋·合作篇章》三个区域。《绘·锦绣宏图》主要介绍战略机遇、郎溪县情和郎溪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创·郎溪特色》为郎溪经济开发区的产品展示区,《谋·合作篇章》主要展示“三区一基地”(“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区、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区、生态型产城 融合先行区、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打造情况。

GetAttachment (6).jpg

绿色食品展示区域。

郎溪县从无锡市引进的郎溪腾旋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公司专业生产航空零部件、旋转接头及其相关液压传动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工程机械、风电、钢铁、机床等20多个行业。公司现有有效专利153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国防专利1项,其 高端旋转接头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进口替代。2022年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87万元(税收抵扣期)。二期建成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8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胥河情”教育联盟,郎溪县主动对接,积极寻求教研合作与互动,努力提升郎溪教育体育品质。通过领导干部互访、组建教育联盟、友好学校结对、骨干教师培养,以及加强体育活动交流合作等方式,相互借鉴,共谋发展。

要实现共建共享,交通先行是关键。2022年1月18日,郎溪至溧阳首条省际毗邻公交(梅渚—社渚)正式开通。此次开通的毗邻公交线路全程10公里,起点为郎溪县梅渚站,终点为淉阳市社渚站,全线共配置2台新能源公交车,设置公交站点21处,途经7个行政村,能够充分满足两地群众的出行需求。

责任编辑:白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