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关注,原创>

聚焦重点平台 开展专项行动

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23-03-16 09:44:59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2,444 分享

中国商报(记者 李远方随着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崛起,网络新闻和信息得以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类乱象丛生,炮制谣言、恶俗信息、网络暴力、恶意营销等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和热议,带来不少社会问题。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指出,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1.png

2022年9月起,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重点网站平台共处置传播网络谣言账号5400余个,对造谣传谣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强调从严整治 开展自查自纠

据了解,“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具体工作目标包括,整治“自媒体”乱象,破解“自媒体”信息内容失真、运营行为失度等深层次问题,维护网上信息内容传播良好秩序。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督促网站平台健全账号注册、运营和关闭全流程全链条管理制度,加强账号名称信息审核、专业资质认证、信息内容审核等常态化管理。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强化“自媒体”监管,遏制“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通知指出,专项行动主要任务包括坚决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坚决取缔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全面整治“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

其中,打击“自媒体”炮制有害信息,重点是搭蹭公共政策、宏观经济形势、重大灾难事故、社会热点事件等,断章取义歪曲解读、颠倒是非抹黑攻击、渲染悲情煽动对立,制造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干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害信息。从严整治“自媒体”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包括哄骗、利诱老年人摆拍视频、开设直播,骗取网民点赞、打赏、捐赠等;欺骗、引诱残障人士,通过卖惨、恶搞、虐待等违法失德方式博取流量等。

根据通知,各地网信部门将督促网站平台深入自查自纠,从严从重处置顶风违规、屡教不改的“自媒体”;对管理不力、姑息纵容的网站平台,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罚款、暂停相关功能、关停下架等处罚,警示“自媒体”和网站平台做好自我管理。

严格处置标准 遏制违规营利

有关调查报告发现,有30.3%的未成年人都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网络不良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况,实在有必要强化相关法治,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网络文化的引领。

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提出了针对涉及道德伦理的网络不良信息,尽快建立完善治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通知提出,从严整治“自媒体”蹭炒热点吸粉引流。重点是“自媒体”通过不当评议、胡乱解读、片面曲解公共政策、社会热点事件获取热度,借机推销售卖商品、课程或服务,接受用户打赏,开通付费咨询,在直播间带货;打着探访、追踪、帮扶、救助等旗号,在灾难或事故现场、热点事件发生地,热点人物相关地等场地开设直播、拍摄视频,消费灾难,借势引流。

从严整治“自媒体”造热点博流量,包括在重大案事件发生后以恶意揣测、散播阴谋论、关联集纳等方式挑动公众情绪、制造次生舆情;刻意选取民营经济、家庭矛盾、婚恋生育等高关注度话题,发布争议性、误导性言论煽动对立、撕裂社会共识;打造违背公序良俗的“励志网红”、低俗人设等,哗众取宠收割流量。

从严整治“自媒体”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如哄骗、利诱老年人摆拍视频、开设直播,骗取网民点赞、打赏、捐赠等;欺骗、引诱残障人士,通过卖惨、恶搞、虐待等违法失德方式博取流量;罔顾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利用未成年人牟利。

通知要求,各地网信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严格处置标准,督促网站平台深入自查自纠,从严从重处置顶风违规、屡教不改的“自媒体”;对管理不力、姑息纵容的网站平台,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罚款、暂停相关功能、关停下架等处罚,警示“自媒体”和网站平台做好自我管理。

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部门联动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提出了加大对直播间赌博、打赏及网游、网贷等网络乱象的整治力度,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建议。

李君表示,近年来,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企业为牟取暴利,通过精心设计的玩法,网游、直播、打赏、赌博、网贷环环相扣、相互依托,引诱、误导青少年,以青少年为敛财对象,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灰产。对于这些乱象,除了约谈、指导等手段,必须立规立法,明确认定,彻底取缔灰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切实维护青少年权益。

“国家有关部门在处理不良信息时立法滞后、措施零散、时间滞后。对制造这些不良信息的人,也就是造事者,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制度,显然立法上还是欠缺的。”孙宪忠认为,当前要提高对网络不良信息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认识,尤其是要重视网络传播不良信息造成扩张性消极影响的问题,尽快建立立法、执法和司法上的系统措施。

李君建议,针对网络直播领域单独立规立法。规范整治网络直播领域内容,对审查、举报属实的网络直播平台实行退出机制,对违法主播实行封杀机制,构成犯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同时,将利用网络直播进行赌博、卖淫、放高利贷等有关犯罪行为归入刑法,明确平台鼓励或放任同样构成犯罪。

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部门联动,加强与公安等部门会商研判,将网站平台排查梳理上报的“自媒体”违法犯罪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严惩网络犯罪行为。同时,强化宣传引导,督促网站平台及时对外发布专项行动治理公告、违规典型案例等,鼓励网民积极提供举报线索,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数据

中央网信办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网信系统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下架移动应用程序420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2.5万余家。

责任编辑:李沫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