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拍卖>

持续升温 博物馆里过大年迎来参观热潮

钟 和

2023-02-02 13:12:17中国商报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890 分享

逛展、与文物近距离“对话”、购藏心仪的文创产品……如今,到博物馆里过大年俨然成为了春节假期的一道亮丽风景。特别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一波新的参观热潮在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美术馆中奔涌,其火热程度让人又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无穷活力。

downLoad-20230202132151.jpg

早6点开始排队

工作人员带着伴手礼在馆门口迎接新年首批观众,这是上海博物馆的传统。今年大年初一(1月22日)上午9时,上海博物馆准时开门迎客,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等负责人向首批观众赠送了正在该馆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文创衍生品,其灵感取自梵高作品《长草地与蝴蝶》。据悉,当天早上6点,就有观众来到上博门前排队等候。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大年初一,上海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接近6700人,同比去年的参观人数3818人,增长逾73%。其中,“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受关注度颇高,尽管该展览是上海博物馆自2008年以来的首个收费展,但大年初一的观众中有近半数人都预约了此展览,且春节假期前5天该展览“一票难求”。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博物馆整体入馆人数逐步回升至参观峰值期的约8000人,重回2020年以前的规模。

在首都北京,春节期间博物馆、美术馆人头攒动的景象同样很常见。如故宫博物院,其春节7天假期的参观门票早在年前就已经约满;国家博物馆假期门票在节前也基本预订一空。

downLoad-20230202132137.jpg

多地引发参观热潮

除了京沪两地,这股参观热潮在其他地区的表现也丝毫不逊色。

如天津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该馆共接待游客5.7万人次,其中外埠游客达2.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70%,较2019年同期增长27%。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多场展览中,“再现高峰——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人气极高。据介绍,该展览精选宋元时期瓷器、玉器、铜器、书画、玺印、文房等各类文物逾百件,一二级品等珍贵文物超半数,展品中7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特别是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真迹,系时隔5年后再次展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持续引发参观热潮。

值得一说的是,参观热潮进而也带火了文创商品。此次天津博物馆根据“宋元展”和“兔年生肖展”共开发各类文创产品10余种,春节假期其文创商店营业额创出新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湖南长沙,1月24日、25日两天,长沙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均在七八千人以上,达到了3年来春节假期单日参观人数的最高值。此外,长沙太平街贾谊故居需排长队等待参观。而湖南博物院每日1.2万人的预约参观名额,很快就被抢订一空。

文物大省陕西这个假期也交出了一组可观的数据。春节期间陕西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320万人次。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观众36.015万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观众5.3443万人次,与2021年同比增长50%;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观众4.7446万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3.5%。

“春节期间,我馆连续处于客流高峰,已突破历年同期最高观众人数。我们及时启动了预约、限流、分流等紧急预案,加大安保和服务力量,努力保障文物安全和观展安全。”这是1月26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火爆的场面不难想象。

downLoad-20230202132144.jpg

印证文化需求的旺盛

事实上,对于“博物馆里过大年”为何会成为百姓欢度春节的重要选择呢?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也得益于博物馆展览教育水平和管理服务意识的提升。

据悉,2023年春节,国家文物局持续组织全国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截至1月19日,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19个省份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

一方面是主管部门的引导,以及博物馆、美术馆自身的能动性也不容忽视。以今年春节为例,为了契合农历生肖兔年的主题“兔年寻兔”,寻找藏在文物中的兔元素成为了多家文博机构举办展览等活动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妙趣横生的红包封面、丰富多彩的网上课堂、新意十足的文创产品……纵观春节期间多家文博机构推出的线上活动,在强调互动性的同时,也引发了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关注。

另一方面,科技的助力也不得不提。据了解,今年春节,不少文博机构自发或者联合借助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开展“线上云游”等活动。在业界看来,这种借力突破地理和空间限制,能有助于更多观众与中国文物、中华文明零距离接触。而将文博机构的文创商品包装成“年货”,甚至通过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进行“带货”的举动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这也使得如何让国潮文创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等话题更加引人关注。

(注:本文图片均由CNSPHOTO提供)

责任编辑:方晓